2017年香港水墨艺博: 冰逸、陈海燕、黄致阳、李津、泰祥洲、杨诘苍、郑重宾

2017年12月15日 - 12月17日 

展位:A8

2016年12月15日-17日

香港湾仔博览道1号(新翼)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览厅5B

 

墨斋画廊荣幸地参加即将于2017年12月15日至1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三届水墨艺博。今年,墨斋将在A8展位上为您带来冰逸、陈海燕、黄致阳、李津、泰祥洲、杨诘苍、郑重宾的作品。

  

冰逸

冰逸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冰逸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可能是她的巨幅水墨。这些作品历经数月甚至数年创作,利用特定的现场环境,对塑造出自然环境或城市景观的气候、地形等作用力进行捕捉和真实的记录,最终形成画面。与之相对的则是冰逸私密的、画风细致入微的扇面作品,它们探索有机生命的微观起源。

 

陈海燕

陈海燕在过去三十年间,通过木版画和水墨画这两种传统媒介记录并传播了她的真实梦境。她用自身的艺术实践将个人转瞬即逝的鹏游蝶梦与当今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编织交错。陈海燕的创作主题——源于无意识的梦中画面完美地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精英美学和粗犷的地方特色——流淌出一股无与伦比的情感倾诉。陈海燕的作品徘徊于梦境和现实之间,评论家阿穆杰德·马吉德写道:“卡夫卡的作品采用了异想天开的方式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恐惧,而陈海燕则用这种方式诠释生活中的美好。”

 

黄致阳

黄致阳的作品既展现了传统道家、佛学和理学中整体的有机世界,又涵盖了当代现象学、神经学、进化生物学和深层生态学等"非线性"发展的新兴领域。尽管以水墨形象生态和高色域矿物颜料的抽象彩绘为人称道,黄致阳的艺术实践同样延伸至雕塑,以及用铜、石、竹等天然材料制作并聚焦生态的公共装置。不论使用何种材质,他的作品均能揭示"人类、微生物形态、植物和其它生命存在的宇宙统一性" (林似竹)。《Zoon-密视》系列中的纯抽象绢本绘画以及近似欧普艺术、追求视觉效应的《千灵显》新近系列,均用以体现艺术家探寻秩序与混乱、稳定与变化之间的"德勒兹界线"。

 

李津

李津在艺术中一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他早年喜欢梵高和高更,1984年又只身去西藏寻找最原始与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西藏观看天葬的经历更使他终生难忘,深深感受到了肉体存在的局限性。在李津最近的黑白水墨系列作品中,他以类似唐代禅宗绘画以及性格怪诞的徐渭、八大那种打破固有笔墨程式的方式作画。这种粗放、大胆的笔墨和李津所选择的对象也十分契合。那睨视的自画像让人想起超凡脱俗的六朝人物以及佛教中的罗汉,而静物则让人想到以平常之物为象征的禅宗。

 

泰祥洲

艺术家、学者泰祥洲标志性的天象作品颠覆了绘画成规,使观者抽离惯常的观看方式。在泰祥洲的作品中,绘画超越了客观再现或主观表达,成为朝向宇宙起源、人类存在和时空本质冥思的媒介,重新召唤人类对宇宙奥义的敬畏和遐想。近年来,泰祥洲从传统绘画,特别是对山石结构与云气的表现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将水墨画拓展到地理学上甚至宇宙学的时空维度。他的天象作品使人遥想当代天文学、量子物理学等肉眼不可见的领域。

 

杨诘苍

杨诘苍不仅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全球性的社会活动者。他的《千层墨》系列始于1989年,极具前瞻性地糅合重复、无痕、非表述性 、纪念碑性等日后常见的创作手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杨诘苍不仅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全球性的社会活动者。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惯性相反,他不用西方前卫艺术的手法批判中国当代社会,反而用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和道家的反向思维,揭示全球现状背后深层的社会和文化力量。

 

郑重宾

在郑重宾三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他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