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k Studio
Skip to main content
Menu
艺术家
最新动态
展览
艺博会
出版刊物
艺评材料
视频
关于墨齋
EN
中文
Menu
EN
中文
艺博会
以往
香港巴塞尔2020
森田子龙, 井上有一, 安星金, 郑光熙, 金浩得, 李津, 王天德, 郑重宾
2020年03月18日 - 03月25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于2020年3月18日至25日期间举办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线上展厅,并呈现线上群展“墨之语”。展览将围绕现当代水墨艺术作为重要的战后东亚文化语境展开,呈现八位来自中、日、韩三国的水墨艺术家的精彩作品。艺术家包括:日本战后抽象书法家森田子龙(Shiryu Morita),井上有一(Yuichi Inoue);韩国艺术家安星金(Ahn Sung Keum),郑光熙(Jeong Gwanghee),金浩得(Kim Ho Deuk);以及中国艺术家李津,王天德,郑重宾。此次展出的作品将为观众展现水墨多元化的艺术概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以水墨为“语”进行的跨文化,跨地域,跨语境的对话与交流。
森田子龙
(1912-1998)是日本战后重要的先锋艺术家之一,他将东方书法彻底革新,开启全新的前卫艺术。他于1952年打破传统以艺术书法为目标与其他先锋艺术家共同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墨人会”,在书法中着重探索与身体紧密相连的韵律及肢体动作的抽象表现。 并认为书法乃是艺术家他与知名西方艺术家交流合作,例如野口勇和弗朗兹·克莱恩等,并于1950及60年代获邀参展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及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知名艺术机构。
井上有一
(1916-1985)是日本重要先锋抽象书法家,与森田子龙同为“墨人会”创始人之一。他充分驾驭深厚的传统力量,巧妙地捕捉汉字之美,并透过施展浑身之力,以躯体为作画的能量来源,创造出其独特的“单一字”抽象书法作品,更发明了独有的创作技法,在水墨中混合胶水或炭粉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质感。他作品中文字的选择以及笔势形态,与他生命中的个人发展息息相关。观者常因其作品及其艺术创作精神中所流露出的真诚、简朴和率直的态度而感到惊叹,如他认为作品未能反映其艺术风格,则从不向人展示,更甚至将不满意的作品销毁。他的作品记录其心路历程及个人态度,非为单一的抽象表达,也不是对外界所作的回应。
安星金
(出生于 1958 年)的艺术以探索“自我”与“存在”之间充满矛盾的深刻关系。她的大尺幅水墨画作及装置,如《音之幻》及《佛音》系列,以佛经等传统典籍以及古典乐谱为底,在其上以黑墨画出不同形状,遮盖部分文字内容。她的作品不仅扎根于东方哲学思想,更是自我反思的有力表达。
郑光熙
(出生于1971年)的艺术语言根植于水墨艺术的传统哲学与美学,同时亦结合当代装置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元素。他的作品由传统韩国纸折叠并从侧面堆叠排列而成。这些纸张来自于历史古籍,上面若隐若现的文字被艺术家抽象的笔触或墨点所覆盖,模糊了文字、图像和形式之间的界限。他曾表示他的创作试图对已有知识及常识提出质疑,同时亦对自己不断超越自身艺术语言边界的过程进行不断地审视与反思。
金浩得
(出生于1950年)是韩国水墨的先驱艺术家,将水墨艺术的边界不断拓展与创新。他的抽象水墨山水画既向传统水墨画技法致敬,同时又极具独特的当代性,既具有极简主义概念,同时又充满即兴与大胆的笔锋。他的笔触一气呵成,笔与身体合而为一,挥洒自如。由于常年病痛缠身,艺术家的作品中愈发强调生命中每一刻存在的价值与重要性,每一笔仿佛都是珍贵的一刻,记录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
王天德
(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后于该院书法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教授。王天德以其对传统中国艺术的革命性创新享誉海外,被誉为中国当代水墨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王天德以独创的水墨山水叠加烟烫或香烫绘画的技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后又将自己的山水创作与自己收藏的古代碑拓相结合,在古与今,毁灭与创造,永恒不变与稍纵即逝之间寻求连接与对话。
郑重宾
(1961年生于上海)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关于巴塞尔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为参展艺廊提供额外的展示空间,借以紧密联系巴塞尔艺术展的全球收藏家、艺术品经销商及艺术爱好者。日后线上展厅将与巴塞尔三地展会同步举行,为文化艺术赞助人呈献参展艺廊多元统一的全新数码观展体验。首个线上展厅的艺术品原定于今年三月香港展会上展出。
关于墨斋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冰逸,金钟九,李仁,彭康隆,陶艾民,徐冰,徐累,郑重宾,郑光熙
2019年11月7日 - 11月10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于2019年11月7日至10日期间于上海举办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在A205展位上,墨斋将推出九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其中包括:冰逸的抽象山水新作,笔触细腻精致的山水手卷及《百妖图》系列册页作品;韩国艺术家金钟九以铁粉为墨所作的山 水系列作品;韩国艺术家李仁以韩国20世纪初著名象征派诗人李箱诗作《鸟瞰图》为灵感的综合媒材绘画作品,以及陶瓷作品;台湾艺术家彭康隆的山水长卷以及六连屏山水屏风作品;陶艾民以搓衣板为媒材的墙上装置作品;徐冰的《天书》系列单页作品以及《苏州文字写生》;徐累的新作《消息树》及《互树》;郑重宾的抽象纸上挂轴作品;以及韩国艺术家郑光熙独特的韩纸水墨抽象作品等,为观众展现当代水墨多元化的艺术概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
冰逸
(1975年生于北京)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她穿行于考古学家、网络创业者、文论家、大型城市项目规划师、电影导演、诗人、和画家等各种角色之间,而所有这些经历在与水墨相遇之后,结晶为璀璨透明的发光 体。此次展出的抽象山水、手卷以及册页作品体现出冰逸对水墨媒介的驾驭与诠释,在抽象与具象,宏观与微观之间寻求艺术的本真。 韩国艺术家
金钟九
(Kim Jongku, 出生于1963年)的创作介于书法、绘画、雕塑和装置之间,所用媒介是磨成细粉的铁。对于金钟九来说,铁是现代物质文明的象征,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愿望的集中体现。通过将固体铁转 化成一种精细的力量,艺术家消除了它厚重性和侵略性,使它呈现出一种精致和而无常的物理形态,创造出绘画中的“墨水”。
李仁
(出生于1959年)致力于探索大自然中天然材料的转化与碰撞,尤其是石头。他对于石头的痴迷源于他的父亲,一位石头收藏家。李仁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体现出石头的元素,对他来说,石头与父亲以及祖先的连接让他充满 敬重。他用黑墨堆叠而成的作品正是对时间以及这种传承的一种回应。而创作的过程本身也被视为是一种治愈伤痛,缓解冲突以及使人平静的方式,同时也是对生命存在本身的一种表达与反思。此次西岸博览会期间,墨斋将呈现李仁的单色抽象绘画,其灵感来源于韩国20世纪初著名象征派作家李箱(1910-1937)的诗作《鸟瞰图》;以及他的陶瓷作品。
彭康隆
(1962年出生于台湾花莲)1988于国立台北艺术学院水墨组毕业。他的作品虽以传统水墨为主,却融汇西方当代观点及东方山水哲学,开创独有个人风格:突破传统水墨框架,捕捉最原始的欲望,笔触下之作品华丽中尽见张狂。此次展出的设色山水作品率性洒脱,不夹带嘲讽或玩世意味,亦不执着于工笔灵巧,却流露本真,并展现其多元化的精湛笔法与构图。让人仿佛游走于他内心的山水世界,体会他的所见所感。此次西岸博览会期间所呈现的山水长卷及六连屏作品即体现出彭康隆对笔墨的 驾驭与理解。
徐冰
(1955年生于重庆)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曾因其“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徐冰生于重庆,并在北京长大,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艺术。在他的版画学习阶段,文革、禅宗、以及他对意义与文字、书写和阅读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对他接下来的创作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汉字和英文字母进行了再创造,将无 意义的中文和英文转化成为清晰可变的汉字,巧妙地挑战了人们对于这两种不同文字的理解。徐冰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此次西岸博览会期间,墨斋将重点展出徐冰的《天书》单页作品,以及《文字写生》。
徐累
(1963年生于江苏南通)是重要的新工笔艺术家,这种早在宋代就兴起的写实派宫廷绘画形式,在徐累的笔下反映了他对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兴趣,以及这些文学形式在具有革命性意识的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不同于实验水墨艺术家将材料、过程和抽象视为自然客观和经验主观索引的模式,徐累利用形状、色彩和叙事来传达个人的深层意识和共有的社会文化潜意识。他对历史场景中孤独且通常是非人类主体的细致入微的描绘,能唤起一种神秘和超现实主义的感受,开辟了一条融合诗歌意象和现实主义技巧,略带忧郁的现代文学新道路。此次西岸博览会期间将重点呈现徐累的新作《消息树》及《互树》。《消息树》以一高耸山峰置于画面正中,仿古代山石之形,拟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之笔意。此峰周围则环绕以西画风格之山石,色彩艳丽夺目。董其昌之峰被西方山石围绕,恰似当今中国在西方势力重重包围下的地缘政治与文化形势。而徐累的“消息树”则主居客位,游弋于古与今,山水与国家这相互连接的不同现实之间。
郑重宾
(1961年生于上海)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 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郑光熙
(出生于1971年)的艺术语言根植于水墨艺术的传统哲学与美学,同时亦结合当代装置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元素。他的作品由传统韩国纸折叠并从侧面堆叠排列而成。这些纸张来自于历史古籍,上面若隐若现的文字被艺术家抽象的笔触或墨点所覆盖,模糊了文字、图像和形式之间的界限。他曾表示他的创作试图对已有知识及常识提出质疑,同时亦对自己不断超越自身艺术语言边界的过程进行不断地 审视与反思。
关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创办于2014年,每年在黄浦江边的西岸艺术中心举办。博览会邀请亚洲、欧洲及美洲逾百家顶级画廊参加,展出全球高品质现当代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及表演艺术作品。西岸博览会与全市艺术机构同期举办的精彩展览共同构成了上海丰富的艺术版图,让十一月的上海成为了全球艺术日历上的重要一站。
关于墨斋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艺术台北 2019
冰逸,黄致阳,李华生,郑重宾,徐冰
2019年10月17日 - 10月21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于2019年10月17日至21日期间于台北举办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在E01展位上,墨斋将推出五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其中包括:冰逸的《波相考古学》系列抽象山水以及笔触细腻精致的山水手卷和《百妖图》系列册页;台湾艺术家黄致阳以高色域矿物颜料结合传统水墨所作的《现象七十二变》系列;李华生的经典抽象“线格画”;郑重宾以传统水墨结合丙烯于纸上呈现的作品 ,包括80、90年代及2000初的早期作品;以及徐冰70至80年代的早期木刻版画作品,《文字写生》系列,以及在公共艺术与特展专区展出的《背后的故事》系列作品,为观众展现当代水墨多元化的艺术概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
冰逸
(1975年生于北京)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 -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她穿行于考古学家、网络创业者、文论家、大型城市项目规划师、电影导演、诗人、和画家等各种角色之间,而所有这些经历在与水墨相遇之后,结晶为璀璨透明的发光体。此次展出的抽象山水、手卷以及《百妖图》系列册页作品体现出冰逸对水墨媒介的驾驭与诠释,在抽象与具象,宏观与微观之间寻求艺术的本真。
黄致阳
(1965年生于台北)的作品既展现了传统道家、佛学和理学中整体的有机世界,又涵盖了当代现象学、神经学、进化生物学和深层生态学等“非线性”发展的新兴领域。他以水墨形象生态和高色域矿物颜料的抽象彩绘为人称道,不论使用何种材质,他的作品均能揭示“人类、微生物形态、植物和其它生命存在的宇宙统一性”。此次展出的 《现象七十二变》系列采用高色域矿物颜料和传统水墨洒绘而成,体现艺术家探寻秩序与混乱、稳定与变化之间的“德勒兹界线”。
李华生
(194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是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水墨画家,他在书法、山水以及基于时间和过程而创作的当代水墨中追求心手双畅。他的作品包括线格画、抽象山水、摄影以及以水墨为基础的装置。此次展出的“线格画”李华生基于自己人生所悟所感所开创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实践方式:在有规律的冥想状态中,他手绘出水平和垂直的线条,交错组成为线格。用毛笔写出的一根根线条,仿佛是艺术家在时间中所留下的“心电图”,捕捉并记录了身体、知觉、感受、情绪和思想的瞬间状态。每一根线条都在心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中完成,这只有几十年执毛笔训练的水墨画家才能做到。线条上任何微小的波动都是“气”的凝聚和消散,体现出艺术家身体和精神的活力。
郑重宾
(1961年生于上海)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徐冰
(1955年生于重庆)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曾因其“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徐冰生于重庆,并在北京长大,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艺术。在他的版画学习阶段,文革、禅宗、以及他对意义与文字、书写和阅读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对他接下来的创作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汉字和英文 字母进行了再创造,将无意义的中文和英文转化成为清晰可变的汉字,巧妙地挑战了人们对于这两种不同文字的理解。徐冰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此次艺术台北期间墨斋将重点展出徐冰早期木刻版画作品、《文字写生》系列以及《背后的故事》装置作品。
关于艺术台北
本届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将延续2018年度的亮点规划,透过各展区的叙事主题再现当代艺术中呈现的多样面貌,以策展的爬梳与描绘形塑成多重殊异形态的呈现,使之显现出当代艺术壮丽、繁茂的脉络与格局――当时代不断迭代变异,仍试图在多变性的时空维度中,将维度的留存绽放化为永恒追寻的目标,并再现于众人眼前,那便成为华人之光的奥意与无穷的余韵,磅礡的笔致进而指涉出观者心中的蓝图美景,最终重返、辉映出华人艺坛中的无限可能性。
关于墨斋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南京扬子艺博会 2019
冰逸,李华生,李津,彭康隆,秋麦,徐累,王天德
2019年10月10日 - 10月13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于2019年10月10日至13日期间于南京举办的扬子当代艺术博览会。在A02展位上,墨斋将推出七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其中包括:冰逸的《波相考古学》系列抽象山水、巨幅山水《一尘千山》以及笔触细腻精致的《百妖图》系列;李华生的抽象“线格画”;李津90年代的经典作品,包括《狂草》系列花卉作品及佛教题材小幅作品;彭康隆的设色花卉作品以及气势恢宏的山水长卷;秋麦以长江与黄河为题材的摄影山水作品;徐累的新作《消息树》及《互树》;以及王天德以其独特的焰灼与拓片拼接的形式所呈现的山水新作等,为观众展现当代水墨多元化的艺术概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
冰逸
(1975年生于北京)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她穿行于考古学家、网络创业者、文论家、大型城市项目规划师、电影导演、诗人、和画家等各种角色之间,而所有这些经历在与水墨相遇之后,结晶为璀璨透明的发光体。此次展出的抽象山水及册页作品体现出冰逸对水墨媒介的驾驭与诠释,在抽象与具象,宏观与微观之间寻求艺术的本真。
李华生
(194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是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水墨画家,他在书法、山水以及基于时间和过程而创作的当代水墨中追求心手双畅。他的作品包括线格画、抽象山水、摄影以及以水墨为基础的装置。此次展出的“线格画”李华生基于自己人生所悟所感所开创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实践方式:在有规律的冥想状态中,他手绘出水平和垂直的线条,交错组成为线格。用毛笔写出的一根根线条,仿佛是艺术家在时间中所留下的“心电图”,捕捉并记录了身体、知觉、感受、情绪和思想的瞬间状态。每一根线条都在心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中完成,这只有几十年执毛笔训练的水墨画家才能做到。线条上任何微小的波动都是“气”的凝聚和消散,体现出艺术家身体和精神的活力。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此次扬子艺博会期间,墨斋将着重展出李津90年代 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狂草》系列花卉作品,以及佛教题材相关的小尺幅作品等。
彭康隆
(1962年出生于台湾花莲)1988于国立台北艺术学院水墨组毕业。他的作品虽以传统水墨为主,却融汇西方当代观点及东方山水哲学,开创独有个人风格:突破传统水墨框架,捕捉最原始的欲望,笔触下之作品华丽 中尽见张狂。此次展出的设色山水作品率性洒脱,不夹带嘲讽或玩世意味,亦不执着于工笔灵巧,却流露本真,并展现其多元化的精湛笔法与构图。让人仿佛游走于他内心的山水世界,体会他的所见所感。
秋麦
(Michael Cherney, 1969年出生于纽约)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校区,主修中国文学和历史,后至北京语言学院进修中文。后自学摄影和中国艺术史。秋麦的学术背景和对中国艺术史的钻研使得他对中国山水画传统心怀永久的欣赏与敬意。他在北京居住二十余年,通过摄影旅行广泛游历了中国大地,其间不断寻找和艺术史有关的古迹、地点, 旨在“凝望着一个承载着广大的(有时令人生畏的)历史和文化 记忆的地方,用摄影来捕捉它的某个瞬间, 虽转眼即逝,却也真实存在。”
徐累
(1963年生于江苏南通)是重要的新工笔艺术家,这种早在宋代就兴起的写实派宫廷绘画形式,在徐累的笔下反映了他对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兴趣,以及这些文学形式在具有革命性意识的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不同于实验水墨艺术家将材料、过程和抽象视为自然客观和经验主观索引的模式,徐累利用形状、色彩和叙事来传达个人的深层 意识和共有的社会文化潜意识。他对历史场景中孤独且通常是非人类主体的细致入微的描绘,能唤起一种神秘和超现实主义的感受,开辟了一条融合诗歌意象和现实主义技巧,略带忧郁的现代文学新道路。此次扬子艺博会期间展出的《消息树》以一高耸山峰置于画面正中,仿古代山石之形,拟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之笔意。此峰周围则环绕以西画风格之山石,色彩艳丽夺目。董其昌之峰被西方山石围绕,恰似当今中国在西方势力重重包围下的地缘政治与文化形势。而徐累的“消息树”则主居客位,游弋于古与今,山水与国家这相互连接的不同现实之间。
王天德
(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传达设计学院院长、复旦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王天德以其“火灼山水画”的独特技法最为著名,这种独一无二的水墨创作由两层宣纸组成,面层的宣纸被香支烫灼出细致的烧孔,底层以笔墨绘画,从而成为从传统山水和书法蜕变出来的当代艺术品。而在每一个新系列的作品中,他都在传统山水画的领域激发出新意念和加入新内容。高明潞曾经评价,王天德的独特之处是能够把美学隐喻和社会隐喻不露声色地结合在一起。把这些似乎和水墨无关的材料和水墨画在视觉和联想上达到统一和谐。此次扬子艺博会期间展出的山水作品融合了传统水墨、灼烧印痕及碑石拓片等元素,成为弥合文化断裂,重新对接传统的独特艺术语言。
关于扬子艺博会
南京扬子当代艺术博览会作为一场顶尖的国际化当代艺术博览会,将让更多人看到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当代艺术新形象。此次当代艺术博览会将邀请行业内非常重要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参与其中,共聚金陵南京城,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同时为全国乃至全球优质画廊机构近距离接触中国收藏家提供更多渠道。
关于墨斋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水墨艺博 2019
冰逸,金钟九,李津,彭康隆,徐累,郑重宾,曾小俊
2019年10月3日 - 10月7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于2019年10月3日至7日期间于香港举办的Ink Asia水墨艺博。在K6+L3 +L5展位上,墨斋将推出七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其中包括:冰逸的《波相考古学》系列抽象山水以及笔触细腻精致的手卷作品;韩国艺术家金钟九以铁粉为墨所作的山水作品;李津80至90年代的早期经典作品以及单色大写意近作;彭康隆的赏石花卉作品;徐累的新作《消息树》;郑重宾的抽象纸上作品;以及曾小俊以盆景为题的新作等,为观众展现当代水墨多元化的艺术概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
冰逸
(1975年生于北京)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她穿行于考古学家、网络创业者、文论家、大型城市项目规划师、电影导演、诗人、和画家等各种角色之间,而所有这些经历在与水墨相遇之后,结晶为璀璨透明的发光体。此次展出的抽象山水及手卷作品体现出冰逸对水墨媒介的驾驭与诠释,在抽象与具象,宏观与微观之间寻求艺术的本真。 韩国艺术家
金钟九
(Kim Jongku, 出生于1963年)的创作介于书法、绘画、雕塑和装置之间,所用媒介是磨成细粉的铁。对于金钟九来说,铁是现代物质文明的象征,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愿望的集中体现。通过将固体铁转化成一种精细的力量,艺术家消除了它厚重性和侵略性,使它呈现出一种精致和而无常的物理形态,创造出绘画中的“墨水”。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 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此次水墨艺博期间,墨斋将着重展出李津80至90年代作品以及2015年所作的以大写意风格为主的黑白单色作品。
彭康隆
(1962年出生于台湾花莲)1988于国立台北艺术学院水墨组毕业。他的作品虽以传统水墨为主,却融汇西方当代观点及东方山水哲学,开创独有个人风格:突破传统水墨框架,捕捉最原始的欲望,笔触下之作品华丽中尽见张狂。此次展出的设色山水作品率性洒脱,不夹带嘲讽或玩世意味,亦不执着于工笔灵巧,却流露本真,并展现其多元化的精湛笔法与构图。让人仿佛游走于他内心的山水世界,体会他的所 见所感。
徐累
(1963年生于江苏南通)是重要的新工笔艺术家,这种早在宋代就兴起的写实派宫廷绘画形式,在徐累的笔下反映了他对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兴趣,以及这些文学形式在具有革命性意识的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不同于实验水墨艺术家将材料、过程和抽象视为自然客观和经验主观索引的模式,徐累利用形状、色彩和叙事来传达个人的深层意识和共有的社会文化潜意识。他对历史场景中孤独且通常是非人类主体的细致入微的描绘,能唤起一种神秘和超现实主义的感受,开辟了一条融合诗歌意象和现实主义技巧,略带忧郁的现代文学新道路。此次Ink Asia期间展出的《消息树》以一高耸山峰置于画面正中,仿古代山石之形,拟明代书画大家 董其昌之笔意。此峰周围则环绕以西画风格之山石,色彩艳丽夺目。董其昌之峰被西方山石围绕,恰似当今中国在西方势力重重包围下的地缘政治与文化形势。而徐累的“消息树”则主居客位,游弋于古与今,山水与国家这相互连接的不同现实之间。
郑重宾
(1961年生于上海)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 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曾小俊
(生于1954年)在晚明家具、文人器物和文人石方面无与伦比的收藏,使他成为当今中国收藏家、艺术家的理想典范。作为一名艺术家,曾小俊有一个明确的规则:他只画自己收藏的物品或者他亲眼看到的物品。在绘画中,他运用传统材料,如毛笔、水墨、宣纸以及传统矿物和植物颜料的结合,对题材进行渲染。对他来说,绘画是一种研究物品的方法。通过绘画,他能够吸收绘画对象的美学特质 ,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敏感度和创作过程中敏感性。这种追求精致和升华的实践被他称为“敏感主义”,在超越艺术家本人的经验的同时,涵盖了收藏家和严谨的艺术观察者的经验。此次Ink Asia期间展出的《小孤山馆藏盆景五》体现出曾小俊对盆景这一中国传统文人文化审美象征的兴趣,并通过自己艺术语言的转化将之入画,而在此过程之中更能深刻体悟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联。
关于水墨艺博
水墨艺博是专为水墨艺术而全新推出的博览会,第一届水墨艺博于2015年12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行,而第五届亦将于3号展览厅,由2019年10月4至7日举行。水墨艺博由「国际艺展有限公司」所主办。「国际艺展有限公司」是香港广受推崇的艺术博览主办机构,旗下的「典亚艺博」已被国际市场公认为是亚洲最顶尖的国际艺术品博览会。水墨艺博旨在开拓一个全新、开放、自由互动的水墨艺术欣赏平台,为大家带来香港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画廊及艺术家,展示出广泛且不同形式的的水墨艺术品。
关于墨斋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艺术深圳 2019
冰逸,金钟九,李华生,彭康隆,陶艾民,王天德,王冬龄,魏立刚
2019年09月12日 - 09月15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于 2019 年 9 月 12 日至 15 日期间举办的 Art Shenzhen 艺术深圳当代艺术博览会。在 D07 展位上,墨斋将推出八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其中包括:冰逸的《百妖图》系列及抽象山水新作;韩国艺术家金钟九以铁粉为媒介的绘画作品;李华生的早期山水及其独特的抽象 “ 线格画 ” ;彭康隆花卉作品及山水长卷;陶艾民的女书 “ 声音书法 ” 新作;王天德融合碑拓的山水新作;王冬龄的书法新作;以及魏立刚的抽象书法及绘画作品等,为观众展现当代水墨多元化的艺术概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
冰逸
(1975年生于北京)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她穿行于考古学家、网络创业者、文论家、大型城市项目规划师、电影导演、诗人、和画家等各种角色之间,而所有这些经历在与水墨相遇之后,结晶为璀璨透明的发光体。此次展出的抽象水墨以及扇面作品体现出冰逸对水墨媒介的驾驭与诠释,在抽象与具象,宏观与微观之间寻求艺术的本真。 韩国艺术家
金钟九
(Kim Jongku, b. 1963)的创作介于书法、绘画、雕塑和装置之间,所用媒介是磨成细粉的铁。对于金钟九来说,铁是现代物质文明的象征,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愿望的集中体现。通过将固体铁转化成一种精细的力量,艺术家消除了它厚重性和侵略性,使它呈现出一种精致和而无常的物理形态,创造出绘画中的“墨水”。
李华生
(194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是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水墨画家,他在书法、山水以及基于时间和过程而创作的当代水墨中追求心手双畅。他的作品包括线格画、抽象山水、摄影以及以水墨为基础的装置。此次展出的“线格画”李华生基于自己人生所悟所感所开创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实践方式:在有规律的冥想状态中,他手绘出水平和垂直的线条,交错组成为线格。用毛笔写出的一根根线条,仿佛是艺术家在时间中所留下的“心电图”,捕捉并记录了身体、知觉、感受、情绪和思想的瞬间状态。每一根线条都在心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中完成,这只有几十年执毛笔训练的水墨画家才能做到。线条上任何微小的波动都是“气”的凝聚和消散,体现出艺术家身体和精神的活力。
彭康隆
(1962年出生于台湾花莲)1988于国立台北艺术学院水墨组毕业。他的作品虽以传统水墨为主,却融汇西方当代观点及东方山水哲学,开创独有个人风格:突破传统水墨框架,捕捉最原始的欲望,笔触下之作品华丽中尽见张狂。此次展出的设色花卉作品率性洒脱,不夹带嘲讽或玩世意味,亦不执着于工笔灵巧,却流露本真。他笔下的花朵艳红如血,韶华胜极,真切地反映着他的内心世界。水墨长卷则气势如虹,既有古意诗意又不乏彭康隆独特的洒脱笔法与写意构图,让人仿佛游走于他内心的山水世界,体会他的所见所感。
陶艾民
(...
更多
Beijing Contemporary 2019
熊辉&韦邦雨,焦应奇,陶艾民,徐冰
2019年08月29日 - 08月31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于2019年8月29日至8月31日期间举办的Beijing Contemporary北京当代艺术展。在V13展位上,墨斋将推出五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展现当代水墨多元化的艺术概念与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年轻艺术家熊辉及韦邦雨合作的《转生》系列作品,焦应奇的污染警示牌及照片作品,陶艾民的女书书法最新系列作品,以及徐冰的《天书》单页作品等。
熊辉
(1988 年生于香港)是山水画家熊海之子。他从未以乃父为师,水墨传统于他甚至是一种困扰。熊辉记得孩提时代曾在父亲的构图上偷偷加上一块打乱全域的石头。他以其他媒介创作多年之后,从2012 年开始在水墨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 声音” ,使用解构手法,摒弃传统笔墨,并从创作者与媒材、个体与父权,以及两位创作者之间的权力博弈中寻找表达的自由。熊辉的作品被香港M+ 美术馆以及香港艺术馆收藏。
韦邦雨
(1982 年出生于海南)两岁时移居香港。2006 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专注原子笔纸本的水墨创作,透过编织线条和对自然的描绘表达情感与想法。他的画作获美国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及英国牛津大学Ashmolean Museum 收藏。重要展览包括与熊辉的合作计划“Same Line Twice” ,嘉图现代艺术(2017 ),群展“ 一墨相承 :香港艺术家十二人展展售会” ,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2013 ),及个展“ 线于无限” 与“ 墨观” ,嘉图现代艺术(2009 ,2013 )等。
焦应奇
(1958年生于山东省)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焦应奇目前居住于北京,是一位概念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从传统绘画,多媒体艺术,电脑乱码,到他现在所持续进行的新汉字造字研究。他曾在国内外众多美术馆及画廊举办展览,包括:“精神实验:焦应奇的实验文本与社会艺术”,北京THEROOM艺术计划(2016),“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6),“语言亭”,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6),“国字研究”,北京箭厂空间(2013),巴西圣保罗双年展(1996),葡萄牙Madeira当代艺术馆(1995),以及马德里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1994)等。此次北京当代期间展出的污染警示牌作品是焦应奇将汉字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的系列作品之一。
陶艾民
(1974年生于湖南)虽然已在北京安家落户,但情感上却始终与这座城市保持着距离。她怀着感同身受的情怀和人类学者的好奇去观察农村妇女的生活,用一种意味深长的沉默,为她们默默无闻,随时可能被历史忘却的生命代言。陶艾民的艺术综合了现成品使用和民间艺术的手法,并涉及绘画、书法、拓印、影像、装置等多个门类。她的作品游弋于大众和精英文化、传统和当代艺术之间,对艺术创作权、艺术自我表达、劳动、身体经验和集体记忆等问题富有深刻而细腻的哲思。此次北京当代期间,墨斋将重点展示陶艾民以湖南江永女书为艺术灵感的书法作品,让即将被主流文化所遗忘的古老女性文字与当代女性的生活故事相结合,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得以新生。
徐冰
(1955年生于重庆)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曾因其“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徐冰生于重庆,并在北京长大,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艺术。在他的版画学习阶段,文革、禅宗、以及他对意义与文字、书写和阅读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对他接下来的创作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汉字和英文字母进行了再创造,将无意义的中文和英文转化成为清晰可变的汉字,巧妙地挑战了人们对于这两种不同文字的理解。徐冰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此次北京当代期间墨斋将重点展出《天书》系列单页作品。...
更多
2019年艺术厦门
冰逸,黄致阳,李华生,李津,彭康隆,王冬龄,魏立刚,徐冰
2019年06月6日 - 06月9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于2019年6月6日至9日期间在厦门举办的艺术厦门国际博览会。在A1-51/52展位上,墨斋将推出八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展现当代水墨多元化的艺术概念与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冰逸的抽象水墨与扇面,黄致阳的《密视》系列新作,以及李华生的线格画与抽象山水。同时也将着重呈现李津八、九十年代的创作和《墨道》系列单色水墨作品,台湾艺术家彭康隆的设色花卉与山水长卷,以及王冬龄、魏立刚及徐冰三位以中国传统书法与文字为艺术语言和灵感的不同作品。
冰逸
(1975年生于北京)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她穿行于考古学家、网络创业者、文论家、大型城市项目规划师、电影导演、诗人、和画家等各种角色之间,而所有这些经历在与水墨相遇之后,结晶为璀璨透明的发光体。此次展出的抽象水墨以及扇面作品体现出冰逸对水墨媒介的驾驭与诠释,在抽象与具象,宏观与微观之间寻求艺术的本真。
黄致阳
(1965年生于台北)的作品既展现了传统道家、佛学和理学中整体的有机世界,又涵盖了当代现象学、神经学、进化生物学和深层生态学等“非线性”发展的新兴领域。他以水墨形象生态和高色域矿物颜料的抽象彩绘为人称道,不论使用何种材质,他的作品均能揭示“人类、微生物形态、植物和其它生命存在的宇宙统一性”。此次展出的《Zoon-密视》系列采用高色域矿物颜料和传统水墨洒绘而成,体现艺术家探寻秩序与混乱、稳定与变化之间的“德勒兹界线”。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墨斋画廊举办的李津2019年个展《骨与肉》刚刚圆满结束。此次展览主要呈现艺术家从70年代末学生时期的作品,到90年代末期的创作。而此次在艺术厦门期间我们则着重展出李津80至90年代作品以及2016年的《墨道》系列大写意风格为主的黑白单色作品。
李华生
(194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是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水墨画家,他在书法、山水以及基于时间和过程而创作的当代水墨中追求心手双畅。他的作品包括线格画、抽象山水、摄影以及以水墨为基础的装置。此次展出的“线格画”是李华生基于自己人生所悟所感所开创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实践方式:在有规律的冥想状态中,他手绘出水平和垂直的线条,交错组成为线格。用毛笔写出的一根根线条,仿佛是艺术家在时间中所留下的“心电图”,捕捉并记录了身体、知觉、感受、情绪和思想的瞬间状态。每一根线条都在心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中完成,这只有几十年执毛笔训练的水墨画家才能做到。线条上任何微小的波动都是“气”的凝聚和消散,体现出艺术家身体和精神的活力。
彭康隆
(1962年出生于台湾花莲)1988于国立台北艺术学院水墨组毕业。他的作品虽以传统水墨为主,却融汇西方当代观点及东方山水哲学,开创独有个人风格:突破传统水墨框架,捕捉最原始的欲望,笔触下之作品华丽中尽见张狂。此次展出的设色花卉作品率性洒脱,不夹带嘲讽或玩世意味,亦不执着于工笔灵巧,却流露本真。他笔下的花朵艳红如血,韶华胜极,真切地反映着他的内心世界。水墨长卷则气势如虹,既有古意诗意又不乏彭康隆独特的洒脱笔法与写意构图,让人仿佛游走于他内心的山水世界,体会他的所见所感。
王冬龄
(1945年生于江苏如东)的艺术作品为现代艺术引进姿态抽象,采用近代艺术实践中源于中国书法的象征性行为和表演的方式来阐释对语言和权力的怀疑奠定了基石。他的创新尤其为新时代重新阐释历来书法实践的两个方面,即通过表演的创造和对姿态抽象的吸收。王冬龄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当代书法家或许是曾在中国国家美术馆举办三场个展的唯一的艺术家。尽管他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他公众表演的狂放大草,但他的艺术实践极具实验性,还包括“巨大的, 恃强凌弱的抽象”(罗伯塔·史密斯,《纽约时报》,2013年12月12日)和新媒体书法,其中银盐书法的运笔过程全在相纸上直接捕捉。
魏立刚
(1964年生于山西大同)在近三十年的艺术探索中一直在打造一种基于汉字线条和空间结构的普世抽象语言。这种语言可以容纳人类当代知识和存在的复杂性和宽广性。他的“魏氏魔块”对汉字进行解构又融入图像元素,回溯象形文字本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最早的个人视觉语言之一。他把明末清初山西书法家傅山(1607-1684)的连绵术融入篆、隶、甲骨文等金石文字,构造出金石连绵草、叠影草书、金墨大草等丰富的艺术形式。此外,魏立刚亦有各种饱含书法意味的绘画作品。他喜用金、红、蓝等华丽色彩,并用丙烯颜料制造出肌理的厚重感,有异于黑白色调、清逸和流畅的传统书法。
徐冰
(1955年生于重庆)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曾因其“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徐冰生于重庆,并在北京长大,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艺术。在他的版画学习阶段,文革、禅宗、以及他对意义与文字、书写和阅读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对他接下来的创作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汉字和英文字母进行了再创造,将无意义的中文和英文转化成为清晰可变的汉字,巧妙地挑战了人们对于这两种不同文字的理解。徐冰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此次艺术厦门期间墨斋将重点展出《天书》,《文字写生》系列及早期版画作品。
关于艺术厦门
艺术厦门是由艺术厦门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以学术为导向,市场为基础,集经典艺术、当代艺术、艺术衍生品为一体的大型专业艺术博览会。
关于墨斋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2019年艺术成都
陈海燕,李津, 陶艾民,魏立刚,徐冰
2019年04月28日 - 05月2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在2019年4月28日至5月2日期间于成都举办的Art Chengdu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在A02展位上,墨斋将推出五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其中包括陈海燕、陶艾民两位女性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版画与装置等形式所呈现的佳作。同时也将着重呈现著名水墨艺术家李津八九十年代的早期创作和《墨道》系列单色水墨作品,以及魏立刚、徐冰两位以书法和文字为艺术语言和灵感创作的不同作品。
陈海燕
(1955年生于辽宁抚顺)在过去三十年间,通过木版画和水墨画这两种传统媒介记录并传播了她的真实梦境。她用自身的艺术实践将个人转瞬即逝的鹏游蝶梦与当今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编织交错。陈海燕的创作主题——源于无意识的梦中画面完美地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精英美学和粗犷的地方特色——流淌出一股无与伦比的情感倾诉。她的作品徘徊于梦境和现实之间,评论家阿穆杰德·马吉德写道:“卡夫卡的作品采用了异想天开的方式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恐惧,而陈海燕则用这种方式诠释生活中的美好。”陈海燕目前在杭州生活和工作,现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前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资深教授。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 李津的2019年个展《骨与肉》目前正于北京墨斋画廊举行。此次展览主要呈现艺术家从70年代末学生时期的作品,到90年代末期的创作。而此次墨斋在Art Chengdu期间则着重展出李津2015年后以大写意风格为主的黑白单色作品。
陶艾民
(1974年生于湖南)虽然已在北京安家落户,但情感上却始终与这座城市保持着距离。她怀着感同身受的情怀和人类学者的好奇去观察农村妇女的生活,用一种意味深长的沉默,为她们默默无闻,随时可能被历史忘却的生命代言。陶艾民的艺术综合了现成品使用和民间艺术的手法,并涉及绘画、书法、拓印、影像、装置等多个门类。她的作品游弋于大众和精英文化、传统和当代艺术之间,对艺术创作权、艺术自我表达、劳动、身体经验和集体记忆等问题富有深刻而细腻的哲思。此次Art Chengdu期间,墨斋将重点展示陶艾民以搓衣板和湖南江永女书为艺术灵感所呈现的装置作品,让即将被主流文化所遗忘的女性命运与历史生动地展现在观者眼前。
魏立刚
(1964年生于山西大同)在近三十年的艺术探索中一直在打造一种基于汉字线条和空间结构的普世抽象语言。这种语言可以容纳人类当代知识和存在的复杂性和宽广性。他的“魏氏魔块”对汉字进行解构又融入图像元素,回溯象形文字本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最早的个人视觉语言之一。他把明末清初山西书法家傅山(1607-1684)的连绵术融入篆、隶、甲骨文等金石文字,构造出金石连绵草、叠影草书、金墨大草等丰富的艺术形式。此外,魏立刚亦有各种饱含书法意味的绘画作品。
徐冰
(1955年生于重庆)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曾因其“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徐冰生于中国重庆,并在北京长大,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艺术。在他的版画学习阶段,文革、禅宗、以及他对意义与文字、书写和阅读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对他接下来的创作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汉字和英文字母进行了再创造,将无意义的中文和英文转化成为清晰可变的汉字,巧妙地挑战了人们对于这两种不同文字的理解。徐冰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此外,其作品曾展出于第45届和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和约翰内斯堡双年展等国际展览。
关于Art Chengdu
Art Chengdu致力于成为亚洲乃至全球代表性的精品艺术博览会之一,以优质的服务和严格的标准为参展机构和观众提供最佳的艺术博览会新体验。
关于墨斋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2019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李华生,徐冰,郑重宾,郑光熙,金钟九
2019年03月27日 - 03月31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在2019年3月29日至3月31日期间于香港举办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此次博览会贵宾预展将在3月27日举行。在3D08展位上,墨斋将推出四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李华生、李津、徐冰和郑重宾。同时也将带来两位韩国艺术家郑光熙、金钟九的作品。
李华生
(1944年生于四川宜宾,2018年逝于四川成都)是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水墨画家,他在书法、山水以及基于时间和过程而创作的当代水墨中追求心手双畅。他的作品包括线格画、抽象山水、摄影以及以水墨为基础的装置。墨斋将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展示李华生的经典线格作品和极少面世的抽象山水画,呈现他与喜马拉雅山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纪念其不久前的逝世。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 李津的2019年个展《骨与肉》将于本周五在北京墨斋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将主要呈现艺术家从70年代末学生时期的作品,到90年代末期的创作。墨斋也将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期间展出部分早期作品。
徐冰
(1955年生于重庆)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曾因其“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徐冰于1955年生于中国重庆,并在北京长大,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艺术。在他的版画学习阶段,文革、禅宗、以及他对意义与文字、书写和阅读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对他接下来的创作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汉字和英文字母进行了再创造,将无意义的中文和英文转化成为清晰可变的汉字,巧妙地挑战了人们对于这两种不同文字的理解。徐冰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此外,其作品曾展出于第45届和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和约翰内斯堡双年展等国际展览。
郑重宾
(1961年生于上海)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韩国艺术家
郑光熙
(Jeong Gwanghee, b. 1967)的作品由传统韩国纸折叠并从侧面堆叠排列而成。这些纸张来自于历史古籍,上面若隐若现的文字被艺术家抽象的笔触或墨点所覆盖,模糊了文字、图像和形式之间的界限。 韩国艺术家
金钟九
(Kim Jongku, b. 1963)的创作介于书法、绘画、雕塑和装置之间,所用媒介是磨成细粉的铁。对于金钟九来说,铁是现代物质文明的象征,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愿望的集中体现。通过将固体铁转化成一种精细的力量,艺术家消除了它厚重性和侵略性,使它呈现出一种精致和而无常的物理形态,创造出绘画中的“墨水”。
关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是展示亚洲及其他地区顶尖艺廊所代表作品的最佳舞台。为秉承巴塞尔艺术展支持亚洲艺坛发展的承诺,参展的艺廊半数来自亚洲及亚太区内。观众透过观赏资深及新晋艺术家的作品,深入了解亚洲区内多元艺术创作的概况,作品兼备艺术历史题材和前卫构想,包罗万有。
关于墨斋
墨斋
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2018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冰逸,李华生,李津,杨诘苍,郑重宾
2018年11月8日 - 11月11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在2018年11月8日至11月11日期间于上海举办的第五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此次博览会贵宾预展将在11月7日举行。在A203展位上,墨斋将推出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冰逸、李华生、李津、杨诘苍和郑重宾。在博览会期间,第12届上海双年展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各大美术馆、画廊、艺术空间也将带来精彩纷呈的展览。上海十一月的第二周已成为全球艺术日程上的重要一站。
冰逸
(1975年生于北京),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冰逸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她的巨幅水墨。这些作品历经数月甚至数年创作,利用特定的现场环境,对塑造出自然环境或城市景观的气候、地形等作用力进行捕捉和真实的记录,最终形成画面。
杨诘苍
(1956年生于广东佛山)不仅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全球性的社会活动者。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惯性相反,他不用西方前卫艺术的手法批判中国当代社会,反而用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和道家的反向思维,揭示全球现状背后深层的社会和文化力量。在1989年'大地魔术师'展中展出的抽象作品系列《千层墨》中,杨诘苍处理了物质和精神的超越、个人的解放、普世的爱和自然等主题。杨诘苍以引人入胜的精湛技巧刻画极度非人性的荒谬与恐怖,其效果接近康德所言“崇高”中恐惧和兴奋的交织。
李华生
(1944年生于四川宜宾,2018年逝于四川成都)是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水墨画家,他在书法、山水以及基于时间和过程而创作的当代水墨中追求心手双畅。他的作品包括线格画、抽象山水、摄影以及以水墨为基础的装置。墨斋将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展示李华生的经典线格作品和极少面世的抽象山水画,呈现他与喜马拉雅山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纪念其不久前的逝世。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
郑重宾
(1961年生于上海)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关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第五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将以“双馆”亮相,在20,000多平米的空间内,汇聚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43个城市超过110家国际重要画廊,为藏家和观众带来不容错过的高质量当代艺术作品。博览会主画廊单元将呈现87家世界顶级画廊带来的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作品。今年,除强大的返场阵容以外,主单元迎来39家首次参加的画廊。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 单元步入第三届,除西岸艺术中心内、外区域,该单元将延伸至城市公共空间。今年,Xiàn Chǎng 单元将带来近20件来自国际重要艺术家的作品,继续向本地观众呈现全球艺术界丰富多元的面貌。本届西岸博览会还将全新推出 DREAM Video 100 影像单元,在位于博览会广场的梦中心 LED 屏上放映100多部影像艺术作品。50多家参展画廊和艺术机构将带来90多位艺术家的创作,以每天12小时不间断播放的形式集中展现国内外影像艺术的多元现状。
关于墨斋
墨斋
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2018年香港水墨艺博
冰逸、秋麦、黄致阳、李华生、杨诘苍和郑重宾
2018年09月29日 - 10月2日
墨斋画廊将荣幸地参加在2018年9月29日至10月2日期间举办的全球首个以水墨艺术为主题的博览会“水墨香港”。此次博览会贵宾预展将在9月28日举行。今年的“水墨香港”将于“典亚艺博”–––––亚洲最重要的艺术和古董博览会同期举行,并与各大重要的艺术拍卖会于同一会场举办。在H10+J7展位上,墨斋将推出六位水墨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冰逸、秋麦、黄致阳、李华生、杨诘苍和郑重宾。此外,墨斋也将在博览会的公共展区展出艺术家冰逸的一幅绢本长卷作品。
冰逸
(1975年生于北京),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冰逸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可能是她的巨幅水墨。这些作品历经数月甚至数年创作,利用特定的现场环境,对塑造出自然环境或城市景观的气候、地形等作用力进行捕捉和真实的记录,最终形成画面。与之相对的则是冰逸私密的、画风细致入微的扇面作品,它们探索有机生命的微观起源。在水墨香港的展位上,墨斋将在博览会的公共展区展出艺术家冰逸的一幅绢本长卷。同时,也将呈现冰逸百科全书式的系列作品《百妖图》——艺术家在研习古典文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并创造出了一系列虚拟的有机生命体,并将其形象绘于扇形纸上。透过冰逸执着而又极富耐力的笔触、坚忍而细腻的创作,人们能感知到大自然本身由无机物质中缔造生命的爱。
秋麦
(1969 年生于纽约)1991年移居北京之后,通过摄影和书法来认识中国辽阔的土地和深远的历史。摄影引导他去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传统,山水画的美学转而又塑造了他的观看视角,令他关注微观与宏观、瞬间与永恒之间的关系。秋麦的佛窟系列摄于2007年左右,恰好赶在一波旅游潮流和修复工作之前记录了佛窟的原始状态。他的作品被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美术馆、盖蒂研究所、哈佛大学美术馆、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收藏。
黄致阳
(1965 年生于台北)的艺术既展现了佛道和理学中的整体世界,又涵盖了当代现象学和科学对世界的涌现性和非线性的洞悉。他以水墨和高色域矿物颜料创作的抽象彩绘著称,但其艺术实践同时涉及用天然材料制作的雕塑和以生态为主题的公共装置。1989 年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国画系,1995 年代表台湾参加第四十六届威尼斯双年展,翌年获奖金游学美国。2014 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个人展览。其作品为台北市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余德耀艺术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李华生
(1944年生于四川宜宾,2018年逝于四川成都)是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水墨画家,他在书法、山水以及基于时间和过程而创作的当代水墨中追求心手双畅。他的作品包括线格画、抽象山水、摄影以及以水墨为基础的装置。墨斋将在“艺术深圳”展示李华生的经典线格作品和极少面世的抽象山水画,呈现他与喜马拉雅山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纪念其不久前的逝世。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 在
郑重宾
(1961年生于上海)三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他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关于
水墨艺博
水墨艺博
是专为水墨艺术而全新推出的博览会,第一届水墨艺博于2015年12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行。该博览会由“国际艺展有限公司”所主办。“国际艺展有限公司”是香港广受推崇的艺术博览主办机构,旗下的“典亚艺博”已被国际市场公认为是亚洲最顶尖的国际艺术品博览会。水墨艺博开拓一个全新、开放、自由互动的水墨艺术欣赏平台。艺博会为大家带来香港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画廊及艺术家,展示出广泛且不同形式的的水墨艺术品。此外,水墨艺博将探索水墨领域的无限可能及扩阔传统美学与当代对水墨诠释两者之间的对话。
关于墨斋
墨斋
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艺术深圳 2018
熊辉,李华生,李津,吴少英,徐冰,杨诘苍,郑重宾
2018年09月14日 - 09月17日
墨斋画廊荣幸地参加将在2018年9月14日至9月17日期间举办的“艺术深圳”艺术展。在B07展位上,墨斋将推出七位水墨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熊辉、李华生、李津、吴少英、徐冰、杨诘苍和郑重宾。 熊辉(1988 年生于香港)是山水画家熊海之子。他从未以其父为师,水墨传统于他甚至是一种困扰。熊辉记得孩提时代曾在在父亲的构图上偷偷加上一块打乱全局的石头。他以其他媒介创作多年之后,从2012年开始在水墨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使用解构手法,摒弃传统笔墨,并从创作者与媒材、个体与父权,以及两位创作者之间的权力博弈中寻找表达的自由。熊辉的作品被香港M+美术馆以及香港艺术馆收藏。 李华生(1944年生于四川宜宾,2018年逝于四川成都)是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水墨画家,他在书法、山水以及基于时间和过程而创作的当代水墨中追求心手双畅。他的作品包括线格画、抽象山水、摄影以及以水墨为基础的装置。墨斋将在“艺术深圳”展示李华生的经典线格作品和极少面世的抽象山水画,呈现他与喜马拉雅山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纪念其不久前的逝世。 李津(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 吴少英(1966 年生于澳门)以液体为媒介编排光影戏剧,在用纸、画布捕捉墨色流动的丰富经验中发展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她与一位舞台导演合作,创造出一种即兴、非叙事、以人体姿态为基础的“肢体剧场”。她最初只提供影像背景,而最终成为了台上表演者之一。在她目前的作品中,叙事、互动、表演和自我表达是不变的主题,同时深挖了戏剧治愈创伤的可能性。她的作品被国立台湾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徐冰(1955年生于重庆)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曾因其“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徐冰于1955年生于中国重庆,并在北京长大,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艺术。在他的版画学习阶段,文革、禅宗、以及他对意义与文字、书写和阅读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对他接下来的创作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汉字和英文字母进行了再创造,将无意义的中文和英文转化成为清晰可变的汉字,巧妙地挑战了人们对于这两种不同文字的理解。徐冰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此外,其作品曾展出于第45届和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和约翰内斯堡双年展等国际展览。 杨诘苍(1956年生于广东佛山)不仅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全球性的社会活动者。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惯性相反,他不用西方前卫艺术的手法批判中国当代社会,反而用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和道家的反向思维,揭示全球现状背后深层的社会和文化力量。在1989年'大地魔术师'展中展出的抽象作品系列《千层墨》中,杨诘苍处理了物质和精神的超越、个人的解放、普世的爱和自然等主题。杨诘苍以引人入胜的精湛技巧刻画极度非人性的荒谬与恐怖,其效果接近康德所言“崇高”中恐惧和兴奋的交织。 在郑重宾(1961年生于上海)三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他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关于艺术深圳 艺术深圳是“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N的重点项目,2016、2017年的持续发展和完善,让艺术深圳进入到国内品牌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前列。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经营,艺术深圳已经得到了机构和市场的双重肯定。不仅媒体给出了高度评价,参展机构反馈良好,藏家也以强劲的购买力给予了博览会最大的肯定。艺术深圳已然成为艺博会市场的一颗新星,深圳也被专业媒体誉为继北京、上海之后艺术市场最具潜力、艺术生态最为完整的第三城。 关于墨斋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北京当代“艺术展2018
李华生,李津,杨诘苍,郑重宾
2018年08月30日 - 09月2日
墨斋画廊荣幸地在参加2018年8月30日至9月2日期间举办的“北京当代”艺术展。在V03展位上,墨斋将推出四位水墨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李华生、李津、杨诘苍和郑重宾。李华生的一件重要的长幅作品也将在博览会的策展单元展出。
李华生
(1944年生于四川宜宾,2018年逝于四川成都)是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水墨画家,他在书法、山水以及基于时间和过程而创作的当代水墨中追求心手双畅。他的作品包括线格画、抽象山水、摄影以及以水墨为基础的装置。墨斋将在“北京当代”展示李华生的经典线格作品和极少面世的抽象山水画,呈现他与喜马拉雅山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纪念其不久前的逝世。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墨斋将同时展示李津极少公之于众的九十年代西藏主题画作。它们洋溢着生命的顽强与脆弱,在图式和主题上均与新作有惊人的共鸣。彼时年轻的李津几度在西藏工作和生活,寻找最原始、自然的生存方式。
杨诘苍
(1956年生于广东佛山)不仅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全球性的社会活动者。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惯性相反,他不用西方前卫艺术的手法批判中国当代社会,反而用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和道家的反向思维,揭示全球现状背后深层的社会和文化力量。在1989年'大地魔术师'展中展出的抽象作品系列《千层墨》中,杨诘苍处理了物质和精神的超越、个人的解放、普世的爱和自然等主题。杨诘苍以引人入胜的精湛技巧刻画极度非人性的荒谬与恐怖,其效果接近康德所言“崇高”中恐惧和兴奋的交织。 在
郑重宾
(1961年生于上海)三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他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关于“北京当代”艺术展
北京当代·艺术展把展会的形式作为突破点,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推广,把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当代艺术画廊作为核心的合作伙伴与命运共同体,旨在打造一个与当下艺术生态及社会各层级密切相关的艺术交易、展示、交流的顶层平台,把已获得文化主体性与价值系统性的当代中国艺术推介给文化市场和社会公众。北京当代·艺术展常设“艺述”“价值”“未来”“活力”“众望”等5个单元,共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台湾、香港,及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32家画廊参加。
关于墨斋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代表艺术家包括冰逸、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更多
2018年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
冰逸,陈海燕,李华生,李津,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
2018年05月24日 - 05月28日
墨斋画廊荣幸地在杭州参加2018年5月24日至28日期间举办的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在A1展位上,墨斋将推出七位水墨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冰逸、陈海燕、李华生、李津、王冬龄、杨诘苍,和郑重宾。 冰逸 冰逸(1975年生于北京),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在艺术西湖的展位上,墨斋将呈现冰逸百科全书式的系列作品《百妖图》——艺术家在研习古典文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并创造出了一系列虚拟的有机生命体,并将其形象绘于扇形纸上。透过冰逸执着而又极富耐力的笔触、坚忍而细腻的创作,人们能感知到大自然本身由无机物质中缔造生命的爱。 陈海燕 陈海燕(1955年生于辽宁抚顺)在过去三十年间,通过木版画和水墨画这两种传统媒介记录并传播了她的真实梦境。她用自身的艺术实践将个人转瞬即逝的鹏游蝶梦与当今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编织交错。陈海燕的创作主题——源于无意识的梦中画面完美地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精英美学和粗犷的地方特色——流淌出一股无与伦比的情感倾诉。陈海燕的作品徘徊于梦境和现实之间,评论家阿穆杰德·马吉德写道:“卡夫卡的作品采用了异想天开的方式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恐惧,而陈海燕则用这种方式诠释生活中的美好。” 李华生 李华生(1944年生于四川宜宾,2018年逝于四川成都)是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水墨画家,他在书法、山水以及基于时间和过程而创作的当代水墨中追求心手双畅。他的作品包括线格画、抽象山水、摄影以及以水墨为基础的装置。墨斋将在艺术西湖展示李华生的经典线格作品和极少面世的抽象山水画,呈现他与喜马拉雅山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纪念其不久前的逝世。 李津 李津(1958年生于天津)以描绘当代生活中的食、色主题而广为人知,但从2015年开始,他以更直抒胸臆的大写意风格创作黑白的水墨绘画,将多年对色彩细腻精心的渲染,升华和回归为“墨分五色”的精妙。李津使用特制的大毛笔,在地上或墙上肆意泼洒,集合笔墨技巧及媒材的敏感度和偶然性。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以及梁楷、徐渭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写意语言。墨斋将同时展示李津极少公之于众的九十年代西藏主题画作。它们洋溢着生命的顽强与脆弱,在图式和主题上均与新作有惊人的共鸣。彼时年轻的李津几度在西藏工作和生活,寻找最原始、自然的生存方式。 王冬龄 王冬龄(1945年生于江苏如东)的艺术作品为现代艺术引进姿态抽象,采用近代艺术实践中源于中国书法的象征性行为和表演的方式来阐释对语言和权力的怀疑奠定了基石。王冬龄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当代书法家或许是曾在中国国家美术馆举办三场个展的唯一的艺术家。尽管王冬龄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他公众表演的狂放大草,但他的艺术实践极具实验性,还包括'巨大的, 恃强凌弱的抽象'(罗伯塔史密斯,《纽约时报》,2013年12月12日)和新媒体书法,其中银盐书法的运笔过程全在相纸上直接捕捉。 杨诘苍 杨诘苍(1956年生于广东佛山)不仅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全球性的社会活动者。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惯性相反,他不用西方前卫艺术的手法批判中国当代社会,反而用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和道家的反向思维,揭示全球现状背后深层的社会和文化力量。在1989年'大地魔术师'展中展出的抽象作品系列《千层墨》中,杨诘苍处理了物质和精神的超越、个人的解放、普世的爱和自然等主题。杨诘苍以引人入胜的精湛技巧刻画极度非人性的荒谬与恐怖,其效果接近康德所言“崇高”中恐惧和兴奋的交织。 郑重宾 在郑重宾(1961年生于上海)三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他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代表艺术家包括冰逸、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垂询请联系info@inkstudio.com.cn。
更多
2018年艺术成都
冰逸,戴光郁,黄致阳,李华生,李津,王川,魏立刚
2018年04月25日 - 04月27日
墨斋画廊荣幸地参加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个国际化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成都,于2018年4月25日至27日举办。
更多
2018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郑重宾,冰逸,黄致阳,杨诘苍
2018年03月27日 - 03月31日
画廊荟萃:3D08展位 2018年3月29日至31日(贵宾预展:3月27至28日) 香港湾仔博览道1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墨斋画廊在本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中将首次参与“画廊荟萃”单元,并推出四位知名艺术家郑重宾、冰逸、黄致阳、杨诘苍的绘画、雕塑和影像装置作品。这四位艺术家多年来的创作与实践从全球性的视角对中国艺术的历史进程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中,人是自然界的延伸,而艺术家能让人们看到、体验并认识大自然的形式与法则。在3D08展位,墨斋画廊展出的作品则用独特的方式传递了这一哲学思想。展位聚焦于郑重宾最新创作的影像装置、绘画和冰逸的《声音绘画》作品,以及黄致阳用白色大理石制作的生物形态雕塑。在以策展主题和历史再现为中心的“策展角落”单元中,墨斋将展出生活在巴黎的艺术家杨诘苍的开拓性作品——《千层墨》系列。 继2017年香港巴塞尔“亚洲视野”和“光映现场”单元的首秀后,郑重宾将在墨斋画廊2018年的展位中呈现其最新的绘画和影像装置。通过对墨、丙烯、水和宣纸的固有属性的探究,郑重宾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带有标引符号性的抽象艺术语言。批评家Mark van Proyen将其与“解构”(de-constructed)相对比,并称之为“先构”(pre-constructed)。受到中国哲学思想和美国大地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的写作的影响,郑重宾的作品通过绘画、影像和装置等多种媒介,用具有标引符号性的抽象概念,在人类能够感知的物理和时间尺度内,具现化而非形象化熵的动力学性质和由地质作用而生成的几何碎形。通过将平面的绘画装裱在定制的蜂窝铝板上,郑重宾在最新的创作中将目光转向了立体墙面雕塑,并将其在装置作品中对光与空间的实践经验融于绘画作品中。这样的实践包括他在2016年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中打造的沉浸式巨幅作品《层层天墙》。同时,他还尝试将丙烯与影像装置相结合,并于2017年11月在谷口吉生设计的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休斯顿)的个展中首次展示他的成果。在2018年香港巴塞尔的举办期间,该系列作品同时在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博物馆展出。 在2017年香港巴塞尔的“艺聚空间”单元中,冰逸的巨幅大地气象作品《万物》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今年,墨斋将带来她的另一个重要系列作品《声音绘画》。这组融合大地气象特点的中型作品创作于老北京胡同拆迁的背景下。冰逸以墨为“黑光”,将吸收所有色光的碳在水的作用下溶解、吸收并蒸发于纸上,从而捕捉这些文化破坏现场中的声波运动。墨斋还将呈现冰逸百科全书式的系列作品《百妖图》——艺术家在研习古典文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并创造出了一系列虚拟的有机生命体,并将其形象绘于扇形纸上。 同时展出的还有黄致阳以白色大理石来表现生物形态和山水形象的雕塑作品《座千峰》。黄致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台湾地区最具知名度的生态艺术家,曾于1995年代表台湾参加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1998年,他参加了纽约亚洲协会和P.S.1当代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里程碑式展览“蜕变突破:华人新艺术展”。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的大理石雕塑《座千峰》系列与张洹、苏伯德•古普塔(Subodh Gupta)和托马斯•萨拉切诺(Tomas Saraceno)的作品一起展出。黄致阳将自然视为一个超有机体:人类个体汇聚成有机体的群落,而这些群落本身形成各自的有机体,并以复杂精密的方式循环往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超有机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感知自己身体以及身体所在世界中的经络(“脉”),与流动在经络中的能量(“气”)。黄致阳的雕塑以线形的凹槽刻画出这些经络,赋予风水能量的韵律以视觉化、触摸化的体现。 另外,墨斋将在“策展角落”展出杨诘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抽象实验水墨作品。杨诘苍的《千层墨》系列作品在1989年蓬皮杜中心极具开拓性的展览《大地魔术师》中首次面世,随之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水墨艺术的标杆。相比之下极为少见但同具重要历史价值的是杨诘苍在八十年代创作的实验性抽象作品。这些作品幸存至今的总共不到60幅,标志着杨诘苍从传统书画家转型为观念艺术家和全球社会活动家的关键点。我们将展出这系列中的14件佳作和一件典型的《千层墨》作品,并播放一段原创纪录片,为观众讲述这些作品的创作历程。相关作品在古根海姆博物馆近期举办的“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中展出。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代表艺术家包括冰逸、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垂询请联系info@inkstudio.com.cn。
更多
2017年香港水墨艺博
冰逸、陈海燕、黄致阳、李津、泰祥洲、杨诘苍、郑重宾
2017年12月15日 - 12月17日
展位:A8 2016年12月15日-17日 香港湾仔博览道1号(新翼)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览厅5B 墨斋画廊荣幸地参加即将于2017年12月15日至1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三届水墨艺博。今年,墨斋将在A8展位上为您带来 冰逸、陈海燕、黄致阳、李津、泰祥洲、杨诘苍、郑重宾的作品。
冰逸
冰逸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冰逸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可能是她的巨幅水墨。这些作品历经数月甚至数年创作,利用特定的现场环境,对塑造出自然环境或城市景观的气候、地形等作用力进行捕捉和真实的记录,最终形成画面。与之相对的则是冰逸私密的、画风细致入微的扇面作品,它们探索有机生命的微观起源。
陈海燕
陈海燕在过去三十年间,通过木版画和水墨画这两种传统媒介记录并传播了她的真实梦境。她用自身的艺术实践将个人转瞬即逝的鹏游蝶梦与当今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编织交错。陈海燕的创作主题——源于无意识的梦中画面完美地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精英美学和粗犷的地方特色——流淌出一股无与伦比的情感倾诉。陈海燕的作品徘徊于梦境和现实之间,评论家阿穆杰德·马吉德写道:“卡夫卡的作品采用了异想天开的方式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恐惧,而陈海燕则用这种方式诠释生活中的美好。”
黄致阳
黄致阳的作品既展现了传统道家、佛学和理学中整体的有机世界,又涵盖了当代现象学、神经学、进化生物学和深层生态学等'非线性'发展的新兴领域。尽管以水墨形象生态和高色域矿物颜料的抽象彩绘为人称道,黄致阳的艺术实践同样延伸至雕塑,以及用铜、石、竹等天然材料制作并聚焦生态的公共装置。不论使用何种材质,他的作品均能揭示'人类、微生物形态、植物和其它生命存在的宇宙统一性' (林似竹)。《Zoon-密视》系列中的纯抽象绢本绘画以及近似欧普艺术、追求视觉效应的《千灵显》新近系列,均用以体现艺术家探寻秩序与混乱、稳定与变化之间的'德勒兹界线'。
李津
李津在艺术中一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他早年喜欢梵高和高更,1984年又只身去西藏寻找最原始与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西藏观看天葬的经历更使他终生难忘,深深感受到了肉体存在的局限性。 在李津最近的黑白水墨系列作品中,他以类似唐代禅宗绘画以及性格怪诞的徐渭、八大那种打破固有笔墨程式的方式作画。这种粗放、大胆的笔墨和李津所选择的对象也十分契合。那睨视的自画像让人想起超凡脱俗的六朝人物以及佛教中的罗汉,而静物则让人想到以平常之物为象征的禅宗。
泰祥洲
艺术家、学者泰祥洲标志性的天象作品颠覆了绘画成规,使观者抽离惯常的观看方式。在泰祥洲的作品中,绘画超越了客观再现或主观表达,成为朝向宇宙起源、人类存在和时空本质冥思的媒介,重新召唤人类对宇宙奥义的敬畏和遐想。 近年来,泰祥洲从传统绘画,特别是对山石结构与云气的表现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将水墨画拓展到地理学上甚至宇宙学的时空维度。他的天象作品使人遥想当代天文学、量子物理学等肉眼不可见的领域。
杨诘苍
杨诘苍不仅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全球性的社会活动者。他 的《千层墨》系列始于1989年,极具前瞻性地糅合重复、无痕、非表述性 、纪念碑性等日后常见的创作手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杨诘苍不仅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全球性的社会活动者。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惯性相反,他不用西方前卫艺术的手法批判中国当代社会,反而用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和道家的反向思维,揭示全球现状背后深层的社会和文化力量。
郑重宾
在郑重宾三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他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这个世界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它也成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
更多
2017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郑重宾、杨诘苍、黄致阳、李津、泰祥洲
2017年11月10日 - 11月12日
展位:C4 2017年11月10日-12日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西岸艺术中心 墨斋画廊荣幸地参加即将于2017年11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办的第四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今年,墨斋将在C4展位上为您带来郑重宾、杨诘苍、泰祥洲、李津和黄致阳的作品。
郑重宾
在郑重宾三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他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空间、动势、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他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物质或类别的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通过墨、丙烯、水和宣纸的相互作用,他的作品表现了秩序的生成及其不可避免的消解。
杨诘苍
杨诘苍的《千层墨》系列始于1989年,极具前瞻性地糅合重复、无痕、非表述性 、纪念碑性等日后常见的创作手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杨诘苍不仅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全球性的社会活动者。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惯性相反,他不用西方前卫艺术的手法批判中国当代社会,反而用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和道家的反向思维,揭示全球现状背后深层的社会和文化力量。
泰祥洲
艺术家兼学者泰祥洲标志性的天象作品颠覆了绘画成规,使观者抽离惯常的观看方式。这些作品使人遥想当代天文学、量子物理学等肉眼不可见的领域。嶙峋怪石在云气中若隐若现,穿梭重复于画面之间,或幻化为远古或末日世界的化石和骨头。在泰祥洲的作品中,绘画超越了客观再现或主观表达,成为朝向宇宙起源、人类存在和时空本质冥思的媒介,重新召唤人类对宇宙奥义的敬畏和遐想。
李津
在李津广受中外藏家青睐的食色场景中,幽默荒诞的人物浸淫于俗世的肉欲快感之中,色彩和题材极富魅力。最近,他创作出一系列全新水墨写意作品,将二十多年来对色彩细腻而华丽的渲染,升华为传统'墨分五色'的精妙。此系列作品透过微妙和敏感的笔墨,挖掘人类复杂的情感和存在状态,拷问自我观和记忆等深刻课题。作品的水墨效果极富表现力,介乎形象和抽象之间,令人联想到禅宗绘画。
黄致阳
黄致阳的作品既展现了传统道家、佛学和理学中整体的有机世界,又涵盖了当代现象学、神经学、进化生物学和深层生态学等'非线性'发展的新兴领域。尽管以水墨形象生态和高色域矿物颜料的抽象彩绘为人称道,黄致阳的艺术实践同样延伸至雕塑,以及用铜、石、竹等天然材料制作并聚焦生态的公共装置。不论使用何种材质,他的作品均能揭示人类、微生物形态、植物和其它生命存在的宇宙统一性。 垂询:许梦辰 xu.mengchen@inkstudio.com.cn 更多展会详情请见主办方官网:http://www.westbundshanghai.com
更多
2017年巴塞尔艺术展
郑重宾
2017年03月23日 - 03月25日
请于以下网站下载媒体包及高清图:
http://www.inkstudio.com.cn/abhk2017
亚洲视野:3D28展位 2017年3月23日-25日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墨斋画廊很荣幸能在2017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为大家带来艺术家郑重宾的新作。其中包括带有观念性和实验性的水墨作品和首次与公众见面的影像作品《枝是天上根》。墨斋画廊所精选的郑重宾作品位于3D28展位。郑重宾近年获得广泛的国际赞誉,他的作品被布鲁克林美术馆、戴姆勒艺术收藏、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他独具特色的环境装置作品获选为2016第11届上海双年展重点作品。郑重宾影像作品《运行中的异化之景》(2015)还在本届巴塞尔艺术展的影像单元中播放。 郑重宾最核心的艺术观念是认为世界并不是由静态的物质和类别组成,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于其中生灭往复。这个观念是古代中国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延续。在西方,此世界观要到19世纪科学发展到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才开始流行,并造就了当代科学对于气候和社会行为等动态复杂系统、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更衍生了程序艺术和大地艺术。通过墨、丙烯、水和宣纸的相互作用,郑重宾的作品表现的是秩序(包括有机生命和人类意识)的生成及其不可避免的消解。画面并不依赖客观的描述或代表,而借助材质和自然动能,让神经元、血管、树枝、山脉、河流、海岸线等结构自然形成。 郑重宾最新的影像作品《枝是天上根》,探究的是三种结构相关的对象——拓扑学、水流、植物生命——的自然过程。郑重宾以各种微观和宏观影像的交替,配合音响效果,将这些过程放大或者缩小之人类感知的范围。郑重宾的绘画以水墨形式将这些过程定格在某一时空点上,而他的影像装置则把这些过程在时空中的展开。 郑重宾(生于1961年)曾在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接受过传统的人物画学习。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被广泛地认为是一位年轻而卓有成就的实验水墨艺术家。1989年,他获得旧金山艺术学院的奖学金,远赴重洋学习装置、表演以及观念艺术。在之后的数十年中,通过将墨、水、宣纸、光柔和在一起,郑重宾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抽像水墨、影像装置以及基于光和空间的环境作品。 在过去的两年中,郑重宾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策展人和机构所熟悉。2015年4月,“零运动”学者Renata Wiehager将郑重宾的作品《白反射》(2012)和德国著名艺术家Max Uhlig的作品一同在柏林戴姆勒当代展馆展出。5月,郑重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期间位于欧洲文化中心“个人结构:跨越边界”展,首次展出其环境影像作品《运行中的异化之景》(2015)。6月,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前艺术总监Lars Nittve的推荐下,代表郑重宾八十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八件作品被香港M+博物馆收藏。11月,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在郑重宾和Roy Lichtenstein的双人展中展出了新藏品《动荡》(2013)。2016年3月,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郑重宾的抽像作品《展开的风景》(2015);11月,费城美术馆收藏了郑重宾的抽象作品《从上往下》。当月郑重宾还以其环境装置作品《层层天墙》获“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在问”中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评选为该展11位重点推荐艺术家之一。
更多
2017年巴塞尔艺术展
冰逸
2017年03月23日 - 03月25日
请于以下网站下载媒体包及高清图:
http://www.inkstudio.com.cn/abhk2017
艺聚空间:3E16展位 2017年3月23日-25日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在2017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艺聚空间”单元,墨斋画廊很荣幸能和艺术家冰逸以及布展设计师李晓光合作,把《万物》(2013)布置成一个两层楼高的拟真环境。《万物》是冰逸在中国圣山创作的大地与气候系列作品之一。“万物”意指宇宙间所有的存在,这件以传统水墨媒介在特制宣纸上挥洒而成的作品,集聚了风力、阳光、湿度、气压、地形等多种自然元素,展现了形成今日世界的不可见的地质和气象的演化。 墨斋“艺聚空间”展位位于3E16,作品《万物》中的两幅长22米的条幅被安装在两个面朝外的斜坡上,斜坡高8米,弯曲形,一个斜坡比另一个更陡。这件作品再现了现场环境地貌以及艺术家所理解的上升和循环,而作品表面的纹理细节则记录了现场微妙的大气变化和地形特征。作品虽然是用墨在纸上完成的,但观众观看和体验的方式和欣赏具象或抽象的绘画都不同,这件作品将给观众身临其境、和空间融为一体的真实感受。 这是冰逸第一次在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这样大尺幅的大地艺术形式的水墨作品。该类型的其它作品还在另外一些重要艺术机构展出过,如芝美国加哥大学斯马特艺术博物馆(2010)、德国柏林圣约翰福音教堂(2012)、西班牙瓦伦西亚Ciutat Vella(2014)、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中心平台(2014)和中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2014)。 冰逸是一位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策展人、文化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的艺术实践包括土地和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音乐和文学创作,以及水墨和表演艺术。冰逸1975年出生于北京,2005年获耶鲁大学艺术史和考古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研究汉代艺术。她曾在西班牙阿里坎特省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德国柏林圣约翰福音大教堂(2012)、美国芝加哥大学斯马特艺术博物馆(2010)、比利时布鲁塞尔Erna Hecey画廊(2009)、中国上海对比窗艺廊(2009)以及美国纽约Max Protetch画廊(2008)举办个展。她的作品还入选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山水社会:民间传记”展(2016)、伊斯坦布尔现代美术馆“消耗殆尽:自然与可持续性”展(2016)、美国布法罗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调查者”展(2011)、中国北京今日美术馆“意派:世纪思维”展(2009),并亮相“第七届韩国光州双年展年度报告:一年来的展览”(2008)。 冰逸的作品已被多所国际艺术机构收藏,包括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澳洲悉尼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美国芝加哥大学斯马特艺术博物馆、西班牙阿里坎特省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另外有三部纪录片记录冰逸的艺术。《墨咏—当代水墨画家系列:冰逸的疯狂》,由温成拍摄、林似竹博士导演,旨在诠释水墨画家冰逸的创作过程,《风的形状》、《悬置》均由温成拍摄并剪辑而成,前者讲述了冰逸的大地与气候艺术,后者记录了冰逸的深圳机场项目。
更多
2016年香港水墨艺博
冰逸,黄致阳,李华生,李津,吴少英,王冬龄,郑重宾
2016年12月16日 - 12月18日
墨斋画廊是中国内地首家专门经营当代水墨艺术的画廊。墨斋定期参加高水准的艺术博览会,如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等。墨斋的作品也经常在世界重要美术馆亮相,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美术馆。今年,墨斋首次参加香港INK Asia 2016,我们借黄致阳的装置作品“笔墨之后”为主题,精选了七位艺术家参展,他们分别是冰逸、黄致阳、李华生、李津、 吴少英、王冬龄和郑重宾。
更多
2016年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马文
2016年11月11日 - 11月13日
在于11月11日至13日举行的上海Art021艺博会上,墨斋画廊将呈现旅美著名跨媒介艺术家、2008北京奥运会创意团队成员之一马文的装置和限量版摄影作品,位于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市延安中路1000号APPROACH单元P-07展位。
更多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
郑重宾
2016年11月11日 - 2017年03月12日
墨斋独家代理艺术家郑重宾将在2016年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2016.11.11-2017.3.12,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展出他广受赞誉的光与空间装置作品《层层天墙》最新版。郑重宾已被双年展策展方Raqs媒体小组确定为十一位重点推荐艺术家之一。
更多
2016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李津,王冬龄,郑重宾
2016年11月9日 - 11月13日
在本年11月9日至13日的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墨斋画廊将在C3展位为您带来李津、王冬龄和郑重宾的新作精选。李津、王冬龄和郑重宾是当今卓有成就的水墨艺术家,最近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关键性的突破。墨斋画廊非常荣幸能在上海呈现三位艺术家的最新系列作品。 作为西岸博览会贵宾项目之一,墨斋更将在11月10日和李津、王冬龄、郑重宾、张健君举行一次主题为 “四个人的80年代”的讲座。
更多
2016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李华生
2016年03月24日 - 03月26日
在2016年香港巴萨尔艺术展中,墨斋画廊很高兴为大家呈现艺术家李华生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新作。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现李华生的线格作品,其中包括曾在2013年美国大都会“水墨艺术: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中展出的巨幅四连屏作品《0669》(每屏362 x 143 cm) ,以及三幅最新的双层线格作品——半透明的表层宣纸可以隐约透出底层内容。这三幅作品置于展厅内一个幽隐的空间中,这个空间犹如一间“禅室”,可供人默观。
更多
2016年军械库展览会
郑重宾
2016年03月3日 - 03月6日
2016年3月,墨斋画廊将携郑重宾作品亮相纽约军械库展览会。郑重宾的参展作品包括他新的绘画作品,另外还有环境影像装置作品《运行中的异化之景》(2015)的全新版本,这件作品曾在北京墨斋画廊和威尼斯欧洲文化中心展出,并广受好评。
更多
2015年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何云昌,陶艾民,杨诘苍
2015年11月19日 - 11月22日
在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墨斋将呈现何云昌、陶艾民和杨诘苍三位艺术家极具实验性的作品。他们均深切致力于探索水墨作为文化传统和艺术媒介的可能性,并以颠覆性的方式将其重新定义。
更多
第十一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
杨诘苍
2015年10月8日 - 10月11日
201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中,杨诘苍的最新绘画系列《还是女人体》将于墨斋画廊的摊位(B35)展出。
更多
2015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冰逸,李华生,郑重宾
2015年09月8日 - 09月13日
9月11日到13日,墨斋画廊将参加2015年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