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凯:演真
墨斋即将荣幸呈现视觉艺术家边凯的首次个展"边凯:演真"。1981年出生于辽宁,边凯在其当代绘画实践中广泛汲取中国神话、哲学与宗教叙事传统,参照《山海经》、《桃花源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西域记》等古代文献,创作出面向当下语境的现代寓言。他借鉴佛教与道教寺庙壁画、藏传佛教唐卡,以及中国宫廷绘画中所使用的历史性、多彩且高度叙事化的视觉语言,对神话与宗教素材进行当代表达与视觉重构。然而,他并不以复述经典故事或再现经典图像为目的。相反,正如他所言,他的绘画更是一种"演",即"造境"的过程,通过对传统叙述的转化与演绎,召唤出一种既超越现实又深具个人体验的"真"。
此次展览中,墨斋将呈现艺术家过去十年间的重要代表作,包括"城市"系列中的《下一站桃花源》(2024),"逍遥游"系列的大型屏风作品《逍遥》(2022)及其相关延伸作品;"山海经"系列的《山·海》(2020);"宗教"系列的《慧岸》(2018);以及"桃花源"系列中的未完成六联画《未完成的桃花源》(2016)。
本次展览为期十余周,将作为一个开放的研究型交流平台持续运作。在此期间,边凯将与多位研究者展开深入合作,包括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者褚育杉(Nancy CHU)、纽约大学美术研究所研究生张楚昕(Chuxin ZHANG)、中国美术馆策展人邓峰,以及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史学者兼策展人斯蒂芬·利特尔(Dr. Stephen Little)等。展览旨在通过对话与研究,共同发掘并梳理边凯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学与神话等多重层面,呈现其所"演真"的深层结构与文化语境。
战后亚洲重彩绘画
"边凯:演真"继"康春慧:凝视遥远的自己"与"劳同丽:生生意象"之后,成为本系列策展项目中的第三部分。该系列关注一种起源于殖民前时代、具有跨国传播路径的重彩叙事绘画传统。此类绘画随着佛教的传播,自印度扩展至中亚、西藏、东南亚、中国、朝鲜半岛与日本,后又以波斯、莫卧儿和奥斯曼细密画的形式回流至中亚、波斯与中东地区。这一视觉传统在现代与当代艺术中被重新激活,呈现出多样的演变路径。例如,由如村上隆(1962年生于东京)等受日本画训练的当代艺术家所引领的超扁平运动;又如南亚当代艺术家沙希亚·西康德(1969年出生于巴基斯坦)与伊姆兰·库雷希(1972年生于海得拉巴)对波斯/南亚细密画传统的后殖民与后现代复兴;以及中国艺术家徐累(1962年生于南通)与郝量(1983年生于成都)对宫廷绘画在后毛泽东时代的复兴;以及丹增热珠(1982 年生于加德满都)和贡嘎嘉措(1961 年生于拉萨)等西藏艺术家对唐卡的当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