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冰逸:智光之境

2025年9月6日 - 9月28日
概览

十二年前——2013年夏天,冰逸前往龙虎山创作《万物》,一幅尺寸达24×18公尺的巨幅绘画。那一年,她驾着载满特制宣纸与绘画工具的巨型卡车,奔走于群山之间,寻觅能够捕捉历史与大自然的精髓。最终,她抵达了据传南宋大师陈容(1200-1266)曾在此修炼道法,并绘制龙形的——龙虎山。在这片山川之中,冰逸找到了创作《万物》的理想之地。那些舞动、飞翔的山水巨构,凝聚着无尽的历史记忆与自然力量。

 

十二年后,即2025年,冰逸重返龙虎山,开启了《雷法》和《符箓》两大系列的创作。《雷法》系列描绘宇宙与地上万物间的连接,即赋予世界生命与发生的启示力量。此系列可被视为艺术家过往创作《万物》系列,山水与天、众生与宇宙相连的实践延伸。熟悉冰逸的观者或许能预见《雷法》系列的发展,然而即便艺术家本人也未能预料《符箓》系列的诞生。

 

《符箓》系列既非书写、亦非绘画、更非行为,但却同时兼具这些特质。有别于大多的抽象绘画,它们有如透过艺术家的身心灵,所诞生出壮丽且神秘的“生灵”。冰逸认为,“无思”是创作《符箓》系列时最强大且初始的思维方式。在这种状态里,艺术家借由连接宇宙智慧的流动,从而转化身体透过毛笔的挥毫,显化出宏大形态与精神状态。

 

冰逸摒弃西方“具象”与“抽象”的二元对立,认为无论抽象或具象,一旦去掉“抽”与“具”的框架,剩下的就是单纯“象”(manifestation)这个概念。这也解释了为何十二年后艺术家重返龙虎山的起心动念。在这些时日间,她不断探索纯粹“心灵”与“意识”的关系。冰逸相信,心灵的觉醒为“万物”与“宇宙”的融合——“心即万物,脑即宇宙”。“符箓”是终极的“象”,暗示历史现象、书法、抽象、象征等,但又独立自成一格。过往从未见过这样的水墨——它同时承载着行动、自动性绘画、书法、山水,并融合了龙虎山独特的地理力量,进而发展成水墨语汇里前所未见,最纯粹的生命形态。

 

本次展览凝聚了冰逸十二年间围绕意识与智慧的实践,并以最凝练直接的方式,将她对“心”的思考化为绘画表达。透过《雷法》系列呈现心的动能,借由《符箓》转化身体孕育心象的概念。无论抽象或具象,天地或心脑,冰逸将引领观者超越所有框架理念中的二元对立,从而畅游于美与沉思交织流动的迷踪之中。而她最新的作品也在现场中呈现为美与沉思的迷宫。

 

此次展览崭新呈现的三大系列《万物》、《雷法》、《符箓》,与台湾有着深厚渊源。十二年前,《万物》是在台湾音乐人刘家昌于龙虎山创建的艺术基地完成。而今年五月台北之行,巧妙机缘结识了同为艺术家、策展人和设计师等多重身份的纪嘉华,则促使冰逸重返台湾办展。历经十二年创作旅程所孕育的作品,将首次在这栋历经百年由清朝为举办科举考试而建的现存考棚——台湾府儒考棚展出。艺术家将带领观者在这有如迷宫一般的卷棚廊轩间穿梭,悠游于交错纵横在高耸古木建筑构架中的创作里,为这场酝酿已久的盛大宴席开启精彩的揭幕。

作品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