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Kstudio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艺术家
  • 最新动态
  • 展览
  • 艺博会
  • Viewing Room
  • 出版刊物
  • 艺评材料
  • 视频
  • 关于墨齋
  • EN
  • 中文
Menu
  • EN
  • 中文

文字与自然: 徐冰

以往 exhibition
2018年7月14日 - 9月23日
  • 概览
  • 作品
  • 展览现场
  • 视频
  •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概览
文字与自然, 徐冰

“我坐在山上,面对真的山写‘山’……在河水的地方写‘水’字。云在移动、山色变化、风吹草动、生灵出没;我兴奋地记录它们!”

——徐冰描述他1999年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旅行,写于2013年

 

墨斋画廊荣幸地举办展览“徐冰:文字与自然”,由艺术家长期合作的策展伙伴、墨斋的艺术总监林似竹博士担任策展人。徐冰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并在其许多作品中探索了人类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在本展览“文字与自然”中,林似竹博士重新审视徐冰历年的创作,挖掘出其中以“自然”为核心的创作主题,并在该主题中着重探索自然与人类思想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于两种极具中国性的意义表现形式:中国文字的绘画性与中国绘画的文字性。

 

徐冰和林似竹结识于1991 年。那时,他们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的Elvehjem博物馆,共同筹划徐冰在亚洲地区之外的首次博物馆个展。十年后,徐冰和林似竹博士再度合作,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亚洲艺术部门Arthur M. Sackler美术馆,举办徐冰的个展“文字游戏:徐冰的当代艺术”。他们在展览中呈现了徐冰对文字的探索,首次展示了他用画毛笔、宣纸和水墨创作的书法风景画——《文字写生》系列,并展出了他的三个全新装置作品——《鸟飞了》、《读风景:文字的花园》和《猴子捞月》。同时展出的还有徐冰里程碑性的装置作品《天书》和《英文方块字书法》,以及《书法教室》的新版本。林似竹博士不仅著写了《无意义的字,无字的意义:徐冰的艺术》这一重要的学术书籍,而且执导了纪录短片《墨咏:徐冰的符号学》,并撰写了十几篇刊登于展览图录和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从多个方面研究并梳理了徐冰在过去二十五年间的艺术实践。

 

本展览“徐冰:文字与自然”涵盖了艺术家形式不同但概念相连的六种创作方式。它们分别记述了艺术家对于“我们文化中最核心、也是最特殊的一部分”进行的系统式探索。

 

 

 

早期版画作品

 

在《碎玉集》(1978-1983)和《复数系列》(1987-1988)等早期作品里,徐冰用版画这种媒介来描绘他于文革期间在中国农村的生活体验。他充分利用了版画木刻中凹版印刷的特性,将形象化的符号式图像提炼成点线组成的本质化艺术语言。他将这些点线简化到极致,使其成为能够代表他个人经历的图标性符号。这种基于自然形态的符号语言,似乎预示了徐冰接下来脉络更为明确的探索:通过文字和其与图像制作之间的关系来探讨自然和文化的主题。

 

文字写生

 

在1999年喜马拉雅山脉的旅途中,徐冰开始以书写汉字的形式勾勒出他在山水中的体验。他曾说,他真的在山水间“看”到了汉字。在由此产生的《文字写生》系列中,徐冰用水墨和毛笔在宣纸上作画,将“活着的字”——即文字来源于自然这一概念——延伸到艺术创作,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绘画与文字一直在书法的笔墨和诗歌的意象中紧密相连。在《文字写生》系列中,徐冰用汉字的形象取代艺术家对自然形态的描绘,来重塑绘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通过将书法的图标性和象征性置入绘画中的方法,徐冰不仅重新制定了绘画领域的图文关系,而且将书法的笔墨引入到绘画当中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进行了重演,但是这一次的转变完全是由他自己来创造的。

 

鸟飞了

 

徐冰将《文字写生》的概念进一步向实体的、体验式的装置艺术延伸,并创作了一组规模宏大的装置作品《鸟飞了》(2001),《猴子捞月》(2004)和《紫气东来》(2008)。在此,徐冰重新演绎了仓颉受自然形态的启发而创造文字的过程,而将使用完全相反的表达顺序:作品中并没有呈现自然形态到文字符号的转变,而是让文字符号回归到他们的自然形态,成为“活着的字”。在本展览的标志性装置作品《鸟飞了》中,徐冰选用“凹雕”或“白在黑上”的版本,呈现汉字“鸟”的各式形态:从现代的简体字形,追溯它在历史中演变出的各种字体形式,直至回归字符最初形似飞鸟的状态。

 

背后的故事

 

2004年,徐冰再次以山水画传统作为创作主题,但这一次,他放弃了一贯使用的笔、墨和纸,转而尝试装置和灯箱。在这个名为《背后的故事》的系列里,徐冰选取极负盛名的古代大师作品为摹本,使用枯萎的植物和撕裂的塑料布等“非艺术性材料”,在光与影渲染下塑造出形似摹本的装置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品的正面——标志性的大师作品——而且能看到作品的背面——令人叹为观止的材料混合物,在光影的作用下以标引符号性的方式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徐冰质疑了山水画创作的历史和传播方式,并提出这样的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如何赋予这样的创作以意义的呢?

 

芥子园山水卷

 

在《芥子园山水卷》(2010)中,徐冰对与作品同名的17世纪版画手册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就像是一本用于传播山水画传统的图像化“字典”。这种山水画传统既是一种由社会建构下产生的符号和特征所构成的“文字”,又代表了一种释义学派的传统。这种传统只有通过对典型范式或“文本”的学习、重新演绎、重新解读和传播才能使其获得当代的意义。在此,徐冰提出这样的疑问:原本根植于自然的文字如何能够完全地变成历史与文化的建构?

 

天书

 

“1986 年的某一天,我在想一件別的事情时,却想到要做一本谁都读不懂的书。”

——徐冰,写于2008年

 

在本展览的末尾,艺术家和策展人特别设置了一个阅览室。观众可以在这里静静品读由徐冰亲自雕刻木板并活字印刷而制成的《天书》(1987-1991)。这件经典之作于198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首次亮相,而今年刚好是它面世后的第30周年。在艺术家和策展人对这四册《天书》的重新审视中,他们发现:许多徐冰设计出的字符,从它们的建构方式、自然过程、形态、本质和想法上看——如树木,沿着山脉顺流而下的水(或被水侵蚀的山脉?),四条腿的动物——都充满了灵动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存在感。徐冰曾回忆道,这些充满想象的实践就像是一个个引子,激发出了许多关于文字的本质性和自然的文字性的疑问和思考。

 

“徐冰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艺术如何具备揭示的功能。他的艺术一直在揭示/隐藏/再揭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能够触及到我们人性中的什么方面。在深入研究艺术作品、将自己沉浸在它之中的时候,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所接触的文化,和所研究的艺术家。当我们探索艺术作品所代表的东西——无论研究的时间点是现在、后来、还是再后来——这一探索的过程实际上揭示了我们内在的自我,而揭示的对象恰恰也是我们自己。艺术创作行为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的过程:通过创作,艺术家的自我理解也随之增加。”

——林似竹,写于2018年

 

 


 

关于艺术家

 

徐冰(生于1955年)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曾因其“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徐冰于1955年生于中国重庆,并在北京长大,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艺术。 在他的版画学习阶段,文革、禅宗、以及他对意义与文字、书写和阅读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对他接下来的创作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汉字和英文字母进行了再创造,将无意义的中文和英文转化成为清晰可变的汉字,巧妙地挑战了人们对于这两种不同文字的理解。

 

徐冰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天书》(1987-1991),让他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这件巨大的装置作品由数以百计的书册和卷轴组合而成。卷轴上印有四千个假的汉字,而这些汉字都是由手工切割成的木版印刷块印制而成的。谈到他的艺术实践,徐冰解释说,他的作品“都具有一条共同的线索:它们都试图在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我所说的内心的‘认知结构’——里构建出某种障碍。”

 

徐冰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此外,其作品曾展出于第45届和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和约翰内斯堡双年展等国际展览。

 

获奖信息

 

美国SGC版画终身成就奖

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奖“新英格兰博物馆艺术最佳装置或单件作品”

艺术院校联盟“青年友人奖”

首届“Ar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

美国柏林可口可乐研究院奖金

福冈亚洲文化奖

麦克·阿瑟天才奖

波洛克·克拉斯纳基金会奖金

佩斯艺术中心基金会驻地艺术家

 


 

关于策展人

 

林似竹博士, 现为独立学者与策展人,居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帕洛奥图。她曾为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策划“文字游戏:徐冰的当代艺术”展览,也为斯坦福大学坎特视觉艺术中心策划过“边缘:当代中国艺术家与西方的邂逅”展览。2007年,她参与策划了以水墨艺术为主题的成都双年展。此后,又作为特约策展人筹划了2010年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上海:城市中的艺术”展览。林博士在当代中国艺术领域著述颇丰,已写作了数部著作、论文和随笔,并制作了当代水墨艺术纪录片系列《墨咏》。此外,林女士也是香港"水墨会"、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及《典藏国际版文选》、《亚太艺术杂志》编委成员。

 

由她著写的出版物包括《无意义的字,无字的意义:徐冰的艺术》(西雅图,2001年)、《在边缘:中国当代艺术遇到西方》(斯坦福/香港,2004年)和《艾丝黛拉收藏:中国当代艺术1966-2006》(汉勒贝克,2007)。此外,她还为 Grove Art Online(牛津,2005)撰写条目,并参与出版大量的文章和论文。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实践、收藏和批评的权威人士,她经常被邀请至国际研讨会发言。

 

关于墨斋画廊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作品
  • Xu Bing 徐冰, Shattered Jade Series, Black and White 碎玉集, 黑白, 1978-83
    Xu Bing 徐冰, Shattered Jade Series, Black and White 碎玉集, 黑白, 1978-83
  • Xu Bing 徐冰, Shattered Jade Series, Color 碎玉集, 彩色, 1978-83
    Xu Bing 徐冰, Shattered Jade Series, Color 碎玉集, 彩色, 1978-83
  • Xu Bing 徐冰, Series of Repetitions 复数系列 , 1988
    Xu Bing 徐冰, Series of Repetitions 复数系列 , 1988
  • Xu Bing 徐冰, The Living Word 鸟飞了, 2018
    Xu Bing 徐冰, The Living Word 鸟飞了, 2018
  • Xu Bing 徐冰, Landscript 2013-03 文字写生 2013-03, 2013
    Xu Bing 徐冰, Landscript 2013-03 文字写生 2013-03, 2013
  • Xu Bing 徐冰, Landscript 2013-04 文字写生 2013-04, 2013
    Xu Bing 徐冰, Landscript 2013-04 文字写生 2013-04, 2013
  • Xu Bing 徐冰, Suzhou Landscripts 苏州文字写生, 2003-2013
    Xu Bing 徐冰, Suzhou Landscripts 苏州文字写生, 2003-2013
  • Xu Bing 徐冰, Background Story: Mount Xia 背后的故事:夏山图 , 2018
    Xu Bing 徐冰, Background Story: Mount Xia 背后的故事:夏山图 , 2018
  • Xu Bing 徐冰, Background Story: Mount Huang 背后的故事:黄山图, 2017
    Xu Bing 徐冰, Background Story: Mount Huang 背后的故事:黄山图, 2017
  • Xu Bing 徐冰, Background Story: Strolling by a Marshy Bank and Reciting Poetry 背后的故事:泽畔行吟图, 2018
    Xu Bing 徐冰, Background Story: Strolling by a Marshy Bank and Reciting Poetry 背后的故事:泽畔行吟图, 2018
  • Xu Bing 徐冰, Background Story: Riding in the Snowy Trail 背后的故事:雪栈行骑图, 2018
    Xu Bing 徐冰, Background Story: Riding in the Snowy Trail 背后的故事:雪栈行骑图, 2018
  • Xu Bing 徐冰, The Mustard Seed Garden Landscape Scroll 芥子园山水卷, 2010
    Xu Bing 徐冰, The Mustard Seed Garden Landscape Scroll 芥子园山水卷, 2010
  • Xu Bing 徐冰, Stone Calligraphy Series 石上书法系列, 2018
    Xu Bing 徐冰, Stone Calligraphy Series 石上书法系列, 2018
  • Xu Bing 徐冰, Book from the Sky, Printed Sheet No. 6 天书单张6号, 1987-91
    Xu Bing 徐冰, Book from the Sky, Printed Sheet No. 6 天书单张6号, 1987-91
  • Xu Bing 徐冰, Book from the Sky, Printed Sheet No. 10 天书单张10号, 1987-91
    Xu Bing 徐冰, Book from the Sky, Printed Sheet No. 10 天书单张10号, 1987-91
展览现场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1 早期版画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2 鸟飞了&苏州文字写生 调色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2 鸟飞了1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2 鸟飞了2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天书2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背后的故事1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背后的故事2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背后的故事4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背后的故事3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背后的故事5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背后的故事6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芥子园山水卷1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芥子园山水卷3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芥子园山水卷4 小尺寸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G3 芥子园山水卷5 W小尺寸

Language and Nature 文字与自然

视频
  • 徐冰:文字与自然

    徐冰:文字与自然

    墨斋画廊荣幸地举办展览“徐冰:文字与自然”,由艺术家长期合作的策展伙伴、墨斋的艺术总监林似竹博士担任策展人。展览时间为2018年7月14日至9月23日。视频截取自林似竹博士制作的 纪录片《墨咏:徐冰的符号学》(2016)。 更多

相关艺术家

  •  Xu Bing 徐冰

    Xu Bing 徐冰

回到展览
INKstudio 墨齋
 

电话:+86 10 6435 3291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B1,邮编100015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天 (上午10:00 — 下午6:00)

 

Follow us on Wechat
微信关注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微博, opens in a new tab.
Join the mailing list
邮件
在Google Maps上找我们
Accessibility Policy
Manage cookies
版权所有 2025 INKstudio
网页支持 Artlogic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