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从彩色到墨色

林似竹
《自在》,2015,水墨纸本,180 x 98 cm

孩童的画作自然天真,宛若璞玉。老者历经知识与经验的洗礼,或许会重拾回归本真的渴望。两者间历尽经年累月的知识积累、专业精进、自我认识的逐步深入和许多潜能的发掘。如今正值壮年的李津,经历了艺术造诣和理念的成熟,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容纳其所学、所感和所画,在其早期的创作中便已初现端倪,依稀如故却又焕然一新。这一跨越只有经历过五彩的人生才会发生。

 

熟悉李津的人都了解,现在我们可以称之为他“中期”的作品中有丰富的色彩、滋润的笔触,对食物和肉欲的特殊嗜好,以及幽默荒诞的人物形象——也包括他的自画像,或宴饮,或洗浴,或嬉戏于花木丛中,或斜睨着对方。

 

多年以来我和李津一直在探讨他的绘画以及他倾向的发展方向。他始终抱有一种隐隐的渴望,要把自己的调色盘简化到极致,最后只用墨在纸上作画。当然,随着媒介的变化,绘画主题也会相应改变。很多年来,李津不断在思考这一转变,当它真正到来的时候已经显得甚为成熟和丰满。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李津将巨大的能量和思考完全倾注在新作中。

 

李津是一个色彩大师,他善于用色彩的融合和冲撞来表现对象。现在,他将对色彩的精准感觉转移到对墨色的表现中。所谓“墨分五色”,李津将之展现得淋漓尽致。多年用色的经验让李津对墨的把握得心应手,他画中的墨色变化如此微妙。

 

李津新作中的主题和以前一样,依旧是食物和人。然而,我们却被带入一种新的观看之中。那些用墨画的肥美的肉块,就像用颜色所画的一样令人垂涎欲滴,但墨的形式保留了一种迷人的多重性,它也可以是一片山水。大幅的萝卜和白菜灵气逼人,甚至拥有只有纯水墨才能体现的个性。水墨人物较其早年的彩色人物展现出人性不同的侧面。对这些人物的描绘更偏重其精神性,他们有的显露出不安,有的就像罗汉或者苦行僧一样,自画像的成分被降低了。李津用特制的大毛笔,以大写意风格尽情挥洒,画面生动而富有表现力,使我们意识到了其笔墨语言的新方向。

 

在八十和九十年代,李津曾去西藏寻找最原始与自然的生活方式。受新环境启发,他开始更关注日常生活,并创作了许多水墨人物作品,后者与他最新的水墨系列有惊人的共鸣。现在我们同观二者,会发现李津的艺术生涯中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始终,并可对其艺术与思想获得全面关照。

 

(中文翻译:陈思渊、杨帆)